跳到主要內容
:::

* 《酷瓜人生》

教案目標

藉由觀賞偶動畫《酷瓜人生》的幾個片段,運用問題提問,引導教師帶領同學進行事件思考與議題討論。若有機會觀賞全片,《酷瓜人生》還可協助教師開啟更多元的話題:家庭失衡、弱勢兒童、非法移民、非法用藥、精神疾病、同儕相處、兒童文學、修辭、美學...等等。

教師能夠藉由影片中不同的片段,著手進行個人化的教案設計以及問題延伸。此教案如同開啟一扇門,起一個頭,歡迎各位喜愛電影的教師踏進一部好作品,並且從中獲得靈感,活用在各自的領域當中。

此教案可搭配國家電影中心的系列引導文一同使用。

01.《酷瓜人生》My Life as a Courgette | 撰文:施芳婷 / 教師,現任教於臺北藝術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02. 《酷瓜人生》:比真實還真實的偶動畫 |撰文:顏維萱 / 前藝術與人文中學教師、動畫影展策展人、影像製作人

 

提問一: 你認為酷瓜的家庭出現了什麼樣的失衡的狀況呢?如果這是你的家庭,你會用什麼方式去面對呢?

  • 觀賞片段與描述:

<閣樓小天地與意外的發生> 00’00”-05’40”

天氣晴朗的下午,酷瓜獨自在閣樓裡塗鴉、放風箏、堆疊啤酒罐。酷瓜下樓收集更多啤酒罐,小心翼翼地不去打擾正在昏暗的客廳裡獨自飲酒看電視的媽媽。

回到閣樓後,酷瓜站在椅子上將啤酒罐堆地高高的,卻一不小心將啤酒罐撞翻,全部從閣樓上滾下樓去,驚動了酒醉的媽媽。酷瓜在隔樓上聽見媽媽生氣要上樓修理他,害怕緊張之際,把閣樓門板一關,打到了上樓中的媽媽,在聽見一連串碰撞聲後進入一片寂靜。

酷瓜從樓上打開門板往下偷看,眼神中顯示他看到了母親,但隨即將門板闔上。

躲在閣樓的酷瓜,風箏也不飛了,窗外也從晴天轉成打雷的陰雨天,《酷瓜人生》就此開啟了另外一個章節,也成了整部電影的序曲。

  • 觀影引導:

《酷瓜人生》用了許多暗示與象徵來引導觀眾去貼近一個孩子的角度來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放出去的風箏上一面畫著爸爸的角色、一面畫著一隻雞;看著愛情片喝酒的媽媽嘴裡叨念著「騙子」;天晴的下午在意外發生後轉變成了陰暗的雷雨天。這一幕的尾端,也只拍攝了酷瓜從閣樓探出來看得眼神,表達了不願接受的事實發生。

影片這樣子的安排,除了能夠揣摩一個小孩子在認識大人世界時的理解力與想象力,更提供了觀者許多開放性的想像空間。這些開放性的想像成了教師能夠與學生對談的窗口,也讓觀者會在影片播放的過程中慢慢慢慢地拼湊出接近事實的真相。

在這一幕中介紹出三個對於酷瓜來說很重要的物件:風箏、啤酒罐、圖畫。

風箏象徵他不在身邊的爸爸。啤酒罐象徵他與母親的連結。而塗鴉成為酷瓜與他人最自在的共通語言,象徵一種安心、了解、信任。這三個物件將會在接下來的故事情節中扮演重要的轉折角色。

 

提問二: 西蒙關心酷瓜的方式是什麼?若是你遇到同儕中友人家裡發生變故,你會如何去關心朋友?

  • 觀賞片段與描述:

<風箏事件與西蒙的關心> 15’12”~19’21”

早晨,育幼院的小孩子擅自拿了酷瓜珍貴的風箏出來玩,激怒了鬱悶的酷瓜做反擊。在被請到院長室談完之後,院長表達酷瓜想要回到媽媽身邊不可能,因為媽媽已經到天上去了。從院長室走出來的酷瓜,被門外的西蒙叫住。酷瓜原本不願意回應西蒙給自己取的綽號「地瓜」,後來西蒙改口稱呼酷瓜的本名,酷瓜才回應西蒙的示好。

兩人坐在庭院的大樹下,西蒙先說明了自己來到這裡的原因:父母嗑藥。西蒙看酷瓜還是不願意說明自己加入育幼願的原因,便開始一一介紹其他孩子的家庭狀況給他聽。聽完之後,酷瓜終於開口表達:「我想是我害死了我媽,我也不願意,我不是故意的。」西蒙更是回應:「我們都一樣,不會有人來愛我們。」然後拿了手邊的石頭丟向樹枝上的小鳥。

  • 觀影引導:

西蒙從一開始就扮演一個團體中的小霸王角色。他不客氣地開同儕的玩笑,也開酷瓜的玩笑,甚至給酷瓜取了一個他不認同的名字。表面上看來,西蒙就是一個霸道的傢伙,但是他的目的很明確:我想知道你是誰?我想知道你跟我們一樣來到這裡的原因?我認為你跟我們一樣是不被父母愛的。西蒙會這麼做的理由為何呢?有可能是為了想要認識新同學,有可能是要取得認同感,也有可能是要保護自己或他身邊的朋友。這一幕,院長室外面的西蒙有可能知道了酷瓜家中的變故,他決定要換個方式去認識酷瓜。一個人要轉換是需要勇氣與時間,所以一開始西蒙還是不口地稱呼地叫「地瓜」,後來看酷瓜不願意回應,他才改口正式稱呼他「酷瓜」。酷瓜聽到西蒙願意稱呼他自我認同的名字,終於停下腳步回應。

關心人的方式真的有很多種,就像人的個性也百百種。有些方式對某些人有用,有些則不。西蒙改掉自己習慣性咄咄逼人的提問方式,並且先從自己開始介紹給酷瓜聽。這樣比較柔和的方式,終於讓酷瓜開口了。

只要關心的初衷在,任何方式都沒有對錯。但是如何有效益地去關心別人?就是教師可以在這段影片後引導學生做討論的部份。現在西蒙用他的方式去關心了酷瓜,接下來酷瓜又會有什麼方式去關心新來的卡蜜呢?其他孩子們之間又用什麼方式去關心彼此呢?

 

提問三: 在聽完西蒙介紹育幼院裡的每個孩子,你覺得他們各自家裡是可能遇到了什麼狀況呢?

  • 觀賞片段與描述:

<西蒙的關心> 16’59”- 19’21”

如同上一個提問使用的同樣片段,西蒙與酷瓜兩人坐在大樹下,西蒙先告訴了酷瓜他的家庭遇到了什麼情況:

龐克頭西蒙的父母雙雙嗑藥。

皮膚褐色,頂著一頭捲髮的碧亞的母親在她上學的時候被驅逐出境,遣返非洲。

圓潤憨厚的豬豬有個不停重復動作的媽媽:關冰箱、刷馬桶。

黑捲髮阿梅的爸爸因為搶劫加油站被抓去坐牢,為了要買Nike鞋子給他。

習慣用頭髮遮住半邊臉的愛莉絲以前每晚都會做夢,據說是她的爸爸對她做了噁心的行為。

酷瓜聽完後,也表達自己可能意外害死了自己的媽媽。

西蒙在此下了一個沮喪的結論:我們都是一樣的,也一樣不會有人要來愛我,並且順手把一顆石頭丟向樹枝,驚嚇走了一隻小鳥。另外一隻叼着小樹枝來築巢的鳥兒回來發現另外一伴怎麼不見了呢?

  • 觀影引導:

一個家庭幸福美滿的模樣是經常被描述與分享,然而這個社會有著各式各樣的家庭形態與狀況,學校環境中或者生活閒談當中,的確鮮少會有機會去了解與討論不美滿的家庭狀況。可能有一種「家醜不可外揚」的思維,或者「不好有什麼好分享?」的想法,外加上傷心的事情真的很難去拿出來分享。在《酷瓜人生》這個故事當中,訴說著一群家庭失衡的孩子意外來到了這個群體中成了生活上互相依靠的夥伴,對他們來說,彼此的家庭沒有「好壞」的比較,而只有「不同」。也雖然「不同」,孩子們學習去同理別人。「了解」與「關心」成了兩個幫助他人的好開端。

教師可以藉由故事中每個孩子的個案,與學生討論社會中可能被忽略的社會狀況,或者不易開口的問題。例如非法用藥、非法移民、精神疾病、貧富差距、性侵害、家庭暴力...等等。進而可以討論為什麼社會上有普遍這樣的狀況發生?能找出原因或者能夠解決嗎?倘若你自己的家庭或者身邊友人有遇到這樣的情況,可以試著透過什麼管道尋求幫助呢?

或者,若有人選擇如同西蒙下的結論:「我們都一樣,不會有人來愛我們。」我們又該如何鼓勵正向思考但是又尊重當事人的想法呢?

 

提問四:為什麼西蒙對於酷瓜與卡蜜即將被領養這件好事感到生氣呢?又為什麼最後他接受這個事實呢?

  • 觀賞片段與描述:

<西蒙的反應> 51’29”-55’29”

卡蜜要被阿姨帶走的危機解除後,育幼院的孩子們舉辦一場扮裝聚會,院方也邀請了警察黑蒙來參與。黑蒙在開車離開前,告訴酷瓜說他已經像法官提出要領養他與卡蜜的消息,並且讓他們花一些時間考慮。沒想到這段話被躲在暗處的西蒙聽到了,西蒙在大家面前生氣的把這個消息告訴大家,說酷瓜與卡蜜不會一輩子跟大家住在一起,要跟警察閃人去了,讓酷瓜與卡蜜當下不知道該如何回應。

西蒙獨自回到房間聽MP3,酷瓜前來表達他們不走了,要跟各位住一起一輩子。沒想到西蒙突然激動地表達,為了大家,他們一定要離開,尤其像自己這麼大的孩子要被領養是少有的機會,讓酷瓜感動地抱著西蒙久久不放。

  • 觀影引導:

情緒是很真實的。西蒙在《酷瓜人生》中扮演的就是這麼一個情緒豐沛但又機靈成熟的角色。一開始西蒙聽到酷瓜即將離開,有一種被背叛的感覺,可是經過他自己沈澱後,發現這件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其實對大家是一件好事,於是成熟地鼓勵並且祝福酷瓜離開育幼院,去展開不只是自己的新人生,而是所有人的新希望。原來,解決自己憂傷的方式就是為他人著想啊。

教師們能夠利用西蒙這樣的例子,協助同學做多角度與多面向的思考與自我認識。什麼情況會讓自己不開心,不開心的原因是什麼?是否在沈澱之後能夠把事情看得更開闊呢?又是否在自己理解後,有勇氣去面對自己原本的情緒呢?又如果酷瓜與卡蜜真的留下來了,大家真的都會開心嗎?

結語

一部好的電影可以啟發許多對於生活上的討論。《酷瓜人生》就是這樣的一部看似可愛活潑卻發人深省的作品。有時候可以針對電影裡的故事主軸去討論,有時候,抽絲剝繭,只要教師能夠找到一個受啓發的片段,都能夠自由延伸出跟教授科目相關的系列教案。如同教案目標裡提到的,在此為各位開一扇門,歡迎各位喜愛電影的教師自由發想。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