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度日》In Their Teens

2020|台灣TW|彩色color|40min|普遍級

導演:林佑恩

《度日》,其實我們都隨風飄蕩

在《度日》之前,土豆和明益的故事就已紀錄在記者李雪莉和簡永達共筆的專書《廢墟少年》中了,書中的導讀深刻且令人心痛地寫道:你一定見過他們。摩托車從你的房車擦過,跋扈的速度、挑釁的姿勢,你忍不住罵了句髒話。在喧鬧的廟街,年輕黝黑的身體,大汗淋漓跳著八家將,你拉緊了孩子的手,低聲跟他說,要好好讀書,不要像這些大哥哥一樣。這些偏見和想法,在看過本片或《廢墟少年》前,相信我們在街頭與他們相遇時心中難免浮現,但其背後的原因卻是我們從未想過或探究的。

Teens:青少年,根據劍橋英語辭典的釋義:「A person's teens are the period in which they are aged between 13 and 19.」,翻成中文意指:青少年是指一個人年齡從十三到十九歲的這段時期。《度日》的英文片名《In Their Teens》取自《廢墟少年》的英文書名,林佑恩導演透過攝影機記錄片中的兩位主角在即將踏出青少年門檻-十九歲(Nineteen)前就已面對的人生疲苦與無奈,描繪了他們與命運拚搏、擺蕩生存的身影。整部紀錄片忠實地記錄土豆與明益這兩位青少年的日常,從事高勞力密集的工作、紙醉金迷的夜生活和平時與家人小孩的互動,導演運用細膩且富含詩意的畫面構圖、剪輯技巧,透過觀察光影變化創造了一部生命力飽滿、極具張力的作品。以下按照時間序,分享本片的幾個特色:

1.前後呼應:電影一開始,鏡頭拍攝了金紙倉庫裡的一個角落,飛散的灰塵在光線的照耀下熠熠生輝,片名《度日(In Their Teens)》出現在畫面中央;片尾,鏡頭拍攝庫錢燃燒著,騰空飛起的火星在闃黑的夜裡飄蕩,搭配導演和土豆的對話,再次出現片名《度日(In Their Teens)》,飄蕩的灰塵與火花就如同片中青少年的生活,前後呼應的安排為整部電影創造了完整性,和《阿甘正傳(Forrest Gump)》裡的羽毛、《1917》主角們歇息的大樹有異曲同工之妙。

2.生活狀態的對比:片中,土豆一行人到夜店狂歡並駕車行駛於道路上,導演在這時運用快轉營造速度感、並搭配了震耳欲聾的電子音樂和閃爍的光影創造出青少年徜徉於夜世界的迷幻感,下一秒音樂戛然而止,畫面跳回兩人躺在金紙堆上睡覺的畫面和土豆茫然呆滯的面容,呈現土豆一行人日夜間生活狀態的對比。

3.伏筆與意象的運用:在金紙店老闆娘與土豆討論債務前,導演放入一段風雨欲來,眾人收拾金紙避難的戲,撤退躲雨的過程中,車上的貨物還散落在地,狼狽外更忙上加忙,這樣的安排預告了即將有事要發生,利用影像創造出令人焦躁、擔心的情緒,極具巧思。

在金馬 58 的頒獎典禮上,林佑恩導演上台領獎提到:「我拍完這部紀錄片並沒有改變他們的生活,他們還是一樣度日。」或許我們在人生的漫漫長軸裡,遇到無能為力的挫折、困境與問題時,有時,我們只能像土豆或明益一樣,如那夜裡隨風飛散的火星般,飄蕩、度日!

引導思考問題

1. 本片中出現多個夜晚燒庫錢(紙錢)的畫面, 你覺得導演這樣剪輯有什麼特殊的用意?

2. 片尾,導演與土豆有一段對話,導演提到:「下次我回來就可以一起去洗車了,就不用再帶機器了」,你覺得導演為什麼會這麼說?

3. 你最喜歡《度日》這部紀錄片中的哪一個畫面?請講述你的想法。

4. 本紀錄片中的青少年大都年少失學,從事勞力高度密集的工作,試想他們若能繼續就學,是否就有機會翻轉人生?從教育的面相思考,你覺得政府相關部門還能多做些什麼?

延伸閱讀

李雪莉、簡永達 (2018)。《廢墟少年: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新北市:衛城出版。

 

撰文:宋介源

國立玉里高中老師,熱愛電影,常因感動在戲院裡哭到不能自己,收集的電影票多到被老婆叨唸,在校從事影像教育多年。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