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2024我們在電影院上課《部落地圖》|新竹湖口高中|電影影像教育活動

映後講師 / Sayun Simung莎韻‧西孟(本片導演)

湖口高中參加我們在電影院上課

來到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參加「我們在電影院上課」的同學,來自新竹的湖口高中。

本次觀看的電影為《部落地圖》,是一部由泰雅族導演Sayun‧Simung(莎韻‧西孟)創作的紀錄片;Sayun導演原為記者,在台北生活了八年後,因一段在司馬庫斯拍攝的經歷,重新思考部落的農業傳統,並最終決定回到部落,開始追溯部落的歷史和遷移故事。

※部落地圖導演親自參與映後座談

「文化即生活,生活即文化」的意義

在拍攝過程中,Sayun導演發現許多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都存在於耆老和長輩的記憶中,這些知識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承,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導演也認知到泰雅族是沒有文字的民族,因此這種口述歷史的文化傳承方式非常容易消失,所以開始反思自己的身份,並以泰雅族的遷移史為研究起點,挖掘更深層的故事。

同學們在這樣的分享中,也了解到「文化即生活,生活即文化」的意義,當我們不斷在同樣文化架構下生活時,不會留意到我們是在文化的洋流中;而在原民法未立法前,原住民只能跟著漢人的生活模式,原民文化也因此被稀釋,近年才逐漸復甦,也由像Sayun這樣新銳導演用影像的方式紀錄下來,這樣的影像是傳承,更是教育。

導演分享拍攝過程的酸甜苦辣

《部落地圖》的製作過程並不容易,導演面臨資金和人手短缺的挑戰;而她也堅持要參與本片製作的每一個細節,特別是在剪輯素材的選擇上,要確保內容能清晰地傳達她回部落的原因及目標,同時,她也希望透過這部片,讓部落的年輕人及耆老們明白她工作的意圖,及追溯部落歷史和文化的重要性。

「生命經驗」來自過程而非結果

另外,有同學表示剛開始覺得片中對「生命經驗」的詮釋有點矛盾,透過映後座談時,同學間相互討論後才發現,原來導演是想強調,祖靈要他們看見的並非最高峰的標示,而是在登峰的過程中學到祖靈的智慧,過程才是真的「生命經驗」,而非結果。

「尋根」對泰雅族人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族群和部落;因此,她堅持用泰雅族語進行旁白,希望能在影像中保留及傳承族語文化。而對於和她背景類似的原住民青年期許也很高,希望他們能多做多觀察,像部落的老人家一樣,以行動實踐文化,而不僅僅是口頭上說說,這也留給同學們反思的空間:我們可透過影像為自己的文化做些什麼?學校沒有教的影像教育,同學們可到如國家影視聽中心這樣的地方,找到資源。

文/劉身威、圖/陳致愷

影像教育活動聯繫:hornerliu@tfai.org.tw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