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2023我們在電影院上課 《酷瓜人生》口述影像場|台北市視障家長協會

講者:顏維萱

文/廖家慧;圖/苗嘉澍

今天進電影院上課的觀影者來自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是一群少了視覺體驗,但能透過其他感官收獲並自產專屬畫面的視障朋友。本次選片《酷瓜人生》,由畢業於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且在影像教育深耕已久的顏維萱老師挑選.老師亦擔任放映當下的口述者,細述每一幕畫面呈現、角色關係、故事走向、劇情橋段等,為視障觀影者在“聽”的同時勾勒出場景影像,讓他們得以細細品嚐這部作品。

 

首次挑戰口述影像,透過簡單卻動人的作品,為影像教育再創里程碑

《酷瓜人生》曾獲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講述一個失去媽媽、爸爸也不知去向的孩子「酷瓜」被安排至育幼院與一群有著相似背景的同伴一起生活的故事。這是維萱老師的第一次口述影像場,選擇這部偶動畫電影,除了因為是兒童電影簡單直白,能較好地設計口述旁白之外,談論社會弱勢群體的故事也是老師選擇的原因,希望讓同屬少數族群的觀影者有更深刻的帶入感,進而在學員心中創造立體鮮明的電影畫面。

 

放映前,維萱老師設計了導讀環節,先替大家做人物介紹,包含七個小小主角的姓名、個性特質及故事方向,就像一般觀眾會先看電影預告初步了解故事概要;維萱老師甚至掏出手作的電影相關物件,讓今天的觀影者透過觸覺感受電影,這絕對是一般放映場享受不到的福利,也是來自維萱老師的貼心,希望屏除視覺障礙,從其他感官體驗賦予視障朋友最細緻的觀影感受。

 

帶著換位思考的原則.維萱老師試圖建構更完善、貼心的口述導覽

口述影像主要敘述哪些部份呢?人物表情描繪、鏡頭切換提示、場景畫面勾勒,且重點是不能與電影中的對白跟動作聲音重疊打架,只能利用較無聲的空隙穿插著口述,因此口述場的放映過程中,“人聲”幾乎是沒有停止過的,如此密集的補充,才有機會補足缺乏視覺體驗的畫面建構。

 

口述者必須抓準時機,利用最簡短的說明達到畫面最大化的效果,細節到連人物是正向或背對鏡頭都會補述,當然也需要精煉選擇會影響故事情節、情緒的畫面去做描述。而這是需要切換明眼與盲眼身份,思考大家會因爲什麼而牽動情緒,思考描述哪些細節才能替視障者勾勒最完整的畫面。

 

更重要的是要“客觀地”陳述,不帶入個人情感或自行替場景、人物形容情緒,因為口述者的解讀不一定是作品本身想帶給大家的,且電影的初衷應是留給觀眾自行想像的空間。

 

整場活動,維萱老師不僅針對電影口述,甚至在映前、映後的互動環節,將現場環境、周遭人事物一一描述給今天的學員:

「我們所在的影廳是國影中心的小影格,你們正面對著前方大投影幕,後方左右兩側皆有出口通道,洗手間往你的右後方出口移動」、

「我是維萱,今天打扮得跟電影裡的阿姨一樣,只差沒有穿迷你裙,哈哈哈!」、

「麥克風在你的右手邊,伸手就可以拿到囉。」

是非常鉅細靡地讓視障朋友清楚他們所在的空間格局、人物關係、一切變動等,或許能盡量減少初來乍到的陌生與模糊。

 

「很好看耶!我一直笑!」電影結束時,一位視障觀眾激動地說著

今天最大聲的一句話,是電影結束時,一位觀眾激動地站起來說「這部電影很好『看』耶!我一直笑出來!」其他觀眾也跟著附和,笑聲、讚嘆聲與討論聲此起彼落,讓人確信他們真的“看”到電影最令人玩味的橋段。

 

映後,老師帶著學員討論這部作品背後乘載的社會議題,也分析電影中各種物件的象徵,雖然少了視覺的輔助,但大家卻丟出各式各樣不同的想法,似乎在去掉電影畫面的局限之後,每位觀眾心中描繪的畫面變得獨特而多元,反而賦予故事更多發展空間。

 

期盼此次來到電影院上課的學員們都留下一場愉快且清晰的觀影體驗。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