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2023我們在電影院上課 《數電影的人》|新北文化大使

講者:蔡孟均

文/徐熙婷

 

2023新北文化大使團隊於7月21日蒞臨影視聽中心參訪,上午於小影格觀賞關於修復及保存膠卷的紀錄片《數電影的人》,並邀請影片中其中一位被攝者,中心典藏與數位修復處膠卷修復組的蔡孟均組長,更進一步地介紹膠卷保存的經驗談。蔡組長表示,電影標題中的「數」,除了關乎於膠卷修復時,幾呎幾格的長度都需要細心確認,同時修復過程需要精確計算、確認細節,也不可馬虎,所以負責人員需要具備耐心與細心的特質。

看完電影後,有同學對於膠卷的蒐藏標準感到好奇,蔡組長則回應,中心膠卷以保存「台灣記憶」為優先,探尋膠卷蹤影也是持續進行的任務,但通常不會把港片或外片列入優先搶救的目標。如有大量重複的膠卷素材的話,則是以保存狀況良好的為優先。此外,也有同學提問,中心一年平均修復幾部作品,而在眾多待修復的影片素材中,是如何選擇及決定先後順序?蔡組長提及,中心從2015年開始,發展臺灣電影數位修復計劃,已從一年修復五部的進度,至今加入委外協助修復,已增加到一年十部。而修復的先後順序,撇開國外片商發行的修復片重映,台灣則需取得著作權方的授權,另外也要考量修復的難易度及實際狀況。

下午則邀請了台北金馬影展節目統籌Buda(徐硯怡)老師以「電影節是什麼?那可以吃嗎?」為題,帶領大家認識國內外的電影節活動。 除了院線和串流平台以外,影展或電影節曝光也是讓電影被更多人看見的方法。Buda老師表示,影展就好比電影的展覽與競賽,由影片、影迷與影人三大要素組成,觀眾可以透過影展看見平時院線較難看見的電影,有些影展也提供了影人的資金及創投會議,使自己的心血與有緣人相遇,如果在競賽中獲獎的話,也可以藉此增加能見度。談到影展,坎城、柏林和威尼斯三大影展則是殿堂級般的存在,各自也存在著不同的定位:例如坎城影展開放給影人、媒體和片商,而柏林影展放映則較為親民。

回到台灣,幾乎一年四季都有大大小小的影展活動,有國際性、地區性、主題性和學生型等類別,也讓觀眾看電影之餘,也能區分當中的異同。以台灣規模最大的影展—金馬影展為例,除了每年年底的金馬獎和放映國內外優秀作品的金馬國際影展之外,近年分別創立了氣氛相較輕鬆、腦洞大開的「金馬奇幻影展」,以及放映經典電影專題的「金馬經典影展」,從不同的風格與角度切入,帶給觀眾不同的觀影體驗。近來許多影展也開始向下紮根,除了金馬的「影迷新世代」之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也有「青少年電影課」,開拓年輕影迷的視野。透過職人親自解說,文化大使們除了觀賞紀錄片外,更加了解電影修復與保存的重要性之外,也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認識了影展的不同面向。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