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2022我們在電影院上課@國家影視聽中心★《魔法阿媽》|新北家扶鶯歌服務處(國小)、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桃園工作站

映後座談講者:鄭慈瑤/工作坊講者:許岑竹

文/黃郁菁;攝影/趙于瑩

新北家扶中心鶯歌服務處(國小)與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桃園工作站來到影視聽中心參加「我們在電影院上課」觀影體驗活動,眾人乘坐著遊覽車來到位於新莊的中心場館。上午在小影格觀賞台灣首部自製的動畫電影《魔法阿媽》,該片紀錄著祖孫情相處的點滴,且富有濃厚台灣傳統民間習俗,並於2021年完成4K數位修復後重新上映。片尾釋出《魔法阿嬤2》超前導預告,為電影續集計畫的小彩蛋。而長篇幅的感謝名單,展現出大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完成此次電影修復。

映後講座邀請中心研究策展組專員鄭慈瑤,與大家相互交流《魔法阿媽》觀影心得與解說基礎電影動畫知識。介紹2D動畫(平面感)、停格動畫、3D動畫(立體感)等三種動畫類型,同時提到動畫與電影都是由「視覺暫留」(Persistence of Vision)[註1]原理所構成,列舉《哆啦A夢》、《酷瓜人生》、《天竺鼠車車》等跨世代的經典作品帶領小朋友觀察動畫電影類型間差異性。活動當日正逢農曆十五,小朋友們踴躍回答在《魔法阿媽》電影中看到的傳統儀式,像是放水燈、普渡等活動,慈瑤老師更補充到電影故事背景是取材自每年都舉行盛大放水燈儀式的基隆。

中午稍作休息後,下午由許岑竹(竹子)老師接力帶著新北家扶中心鶯歌服務處體驗動手做的工作坊。竹子老師先詢問小朋友們早上看了什麼電影?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魔法阿媽》,再請各位說說看覺得在電影中的阿嬤與我們日常所看到有什麼不一樣呢?小朋友們紛紛舉手回答:像是皺紋很多、白髮蒼蒼、咧嘴大笑誇張神情等,老師則說明誇張的面部表情是動畫能做到的特點之一,便順帶提到電影中阿嬤的原型正是負責配音的文英阿姨。

先發下白紙請大家畫想像中阿嬤的模樣,竹子老師特別強調希望阿嬤的臉不要是圓的!越誇張越好!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都可以,就是希望大家發揮創意、天馬行空的創作屬於自己的阿嬤。

第二部分則延續上午所習得的動畫原理融入於實作課程之中。「鉛筆電影院」是由六格圖表、六角形的鉛筆與紙盒所組成,運用唾手可得的日常用品組合,營造出手翻書的效果。竹子老師貼出六格圖範例,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格一格圖案中間具有細微的差異,並邀請大家站起來運用身體律動,模擬動畫影格是如何拆解動作姿勢。鼓勵小朋友們在創作自己故事中的角色,可聚焦於眼睛、頭髮等局部差異性以確保動作連續性。將圖表剪成六個碎片後,依序黏貼於六角形鉛筆上,手轉動著鉛筆。

第三部分「幻燈片背景製作」是以賽璐珞(Celluloid)[註2]片自製動畫背景,小朋友們可拿著成品透過(手電筒)光源投影到銀幕作上互動。原先老師準備的場景圖投影上效果不彰,轉向運用教室投影機前嘗試,更凸顯光影與透明賽璐璐片所相輔相成的視覺效果。

最後以認識「電影膠卷」做本日活動收尾,肉眼透過放大鏡觀賞一格一格的電影膠卷,隨隊的老師與社工們來說亦是新鮮有趣的體驗,人人隨手拍照留念。在實際觀賞膠卷放映,小朋友們一窩蜂湧上銀幕前就坐,竹子老師先請大家觀察電影膠卷放映機中構造,包含燈泡(光源)與鏡頭(放大鏡)等。當放影機噠噠噠轉動起來,有人說像吹風機、又有人覺得像引擎的聲音。由於老師帶來的膠卷放映機是無法播放聲音,放映時竹子老師熱情地邀請大家可以自由地幫忙無聲動畫配音,有小朋友率先提問說可是我不知道他說什麼啊?隨後隱約聽到有人發出打呼聲或製造各種口鼻發出聲音,現場即興創作的配音正上演中。

下課前每人得到膠卷片當作小禮物,可以自由挑選喜歡的緞帶綁在上方,成為書籤作收藏與使用,竹子老師再次提醒盡量拿取膠卷邊邊,不要傷害到膠卷畫面。大家手拿今日最喜歡的成品,留下大合照後結束本日精彩又充實的活動。本次工作坊先從觀影中培養孩童們學習觀察,再以手作物,學習到基礎的電影原理融入其中達到學以致用,更滿足孩子們的視覺、聽覺與觸覺探索與實踐。

 

[註1]視覺暫留 https://edumovie.culture.tw/index.php/article/content/132

[註2]賽璐珞(璐) https://edumovie.culture.tw/index.php/article/content/134

 

延伸相關資源:

圖書《魔幻大戲院》https://www.tfai.org.tw/product/detail/2c9580827e76a1c6017e7bcf68f7008c

膠卷保存修復人員   https://edumovie-tfai.org.tw/index.php/article/content/763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