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3)我所知道關於動畫的事:實驗動畫

撰文:顏維萱

Composition VIII, 1923, 瓦西里.康丁斯基

前言

這篇文章是「我所知道關於動畫的事」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份。前兩篇分別寫了「動畫的起源」,以及「卡通動畫怎麼看?」,試圖用「工具文章」的方式,結合文字與影像範例簡介動畫發展的歷史。也從「兒時記趣」的方式引導讀者可以用什麼樣童真的心情去欣賞卡通與動畫電影,又能了解這門產業背後的多層面向與深度。

本篇要分享關於動畫的部份,是觸及我內心深處一輩子都探究不完的動畫藝術層面:”Animation as an art form”,「動畫做為藝術表現的形式」。動畫到底除了展現迷人又充滿創意的故事情結、厲害的演出技巧、爆笑的喜劇橋段之外,它本身還可以從什麼角度去探究呢?

「動畫的藝術不是那些會動的畫作,而是被畫出來的動態之美。」Norman McLaren諾門.麥克拉倫

這一篇將簡述實驗動畫藝術中的抽象藝術與音樂性的部份,把動畫裡頭更純粹的「動態之美」 闡述說明,希望能夠開啟一些比較熟悉傳統動畫敘事作品的人新視野,並且藉由此文章與熱愛實驗片、藝術電影與抽象藝術的人交流一下。

會跳舞的抽象畫

1920年代,歐洲藝術家們開始受到了一種流行文化的刺激,也就是「電影」(cinema),進而開創了一股新的現代藝術潮流。這些創新的現代藝術作品中加入了一個新的維度(dimension):「時間」(time),讓這個流行文化榮登當時的世界藝術分類中的「第七類藝術」(the seventh art)。(參考Marine Furniss, The History of Animation)

第七類藝術包含電影範疇中的所有項目,包括真人實拍電影、錄像電影、動畫…等等。

而本篇是要介紹關於第七類藝術中堪稱所謂最「真」的動畫藝術:實驗動畫(Experimental Animation).

「沒有任何一部動畫電影屬於 不是 非意圖性的可以符合所謂真動畫,就因為傳統線性敘事的電影故事已被真人演出電影表現地淋漓盡致了。」(莫芮茲,1988:21)(Understanding Animaiton, Paul Wells)

“No animation film that is not non-objective and/or non-linear can really qualify as true animation, since the conventional linear representational story film has long since been far better done in live-action.”(Moritz, 1988:21)

動畫學者Paul Wells在書中引用了這句話,意思是在表達,當一個敘述性的故事能夠被真人演出,以電影手法表現出來的話,何必要用到動畫呢?因此在Moritz的論述中,只有那種最純粹的、非目的性、非線性敘述的動畫,才能展現真的動畫藝術之美。抽象藝術,在藝術範疇中所表現的樣態,與Moritz想說的很像:純粹的顏色與構圖、非敘述性與非目的性的內容。

那抽象畫是什麼?

抽象,將其抽離具體的形象。簡單地說,你無法具體描述你所觀看到的形體是什麼東西或什麼人物。在繪畫上,抽象畫的展現可以是幾何圖形、點線面的排列組合,也可以是顏色的表現、媒材的實驗。在生活上的理解,也可以說「感覺」、「心情」是一種抽象的概念。當這些抽象的概念無法用具體的物、事件去闡述,又想要讓它結合「時間」變成所謂的「電影藝術」時,Moritz表達的「真」動畫就這樣子被歸納出來了:一種隨著時間而舞動的光影、 顏色、幾何、排列組合的「會動的抽象畫作」。因此,也讓許多著名的作品被形容成為了「會跳舞的畫」。

沒有傳統哪來實驗?

為什麼用「實驗」來區分這些動畫作品?

讓我們了解實驗的基本定義:「實驗是在科學研究中,在設定的條件下,用來檢驗某種假設,或者驗證或質疑某種已經存在的理論而進行的操作。」

在動畫電影的創作過程中,創作者的提問就是:「動畫是什麼?動畫的本質是什麼?動畫只有這樣了嗎?」動畫學者Paul Wells 稱這種已經存在的主要媒體為「正統動畫」(Orthodox Animation),而「實驗動畫」(Experimental Animation) 便成了質疑者的產物。(關於更多「正統動畫」的認識,可以參考第一篇與第二篇「我所知道關於動畫的事」。)

「正統動畫」Orthodox Animation

首先,讓我們從Wells的說法去認識「正統動畫」的特質:

「正統」(Orthodox),在劍橋辭典解釋中,是「正統的、傳統的、普遍接受」的意思,Wells為我們整理出了正統動畫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 形態  (Configuration)          

作品往往會有觀眾可以因為設計而認得出的角色、形體。例如一個人、一隻鴨子、一只狗、一匹馬…等等。「即使唐老鴨穿著一件水手服或卡其褲與帽子,你都還是認得他是khaki togs and a pitch helmet」(P.36, Wells)

2. 特有連貫性(Specific Continuity)   

就像拍電影,會有一個場記在旁邊紀錄每一場拍攝的內容,包含演員的穿著啊、進入鏡頭的方向啊,甚至舉起杯子喝水是用哪一隻手?為的就是要讓觀眾在觀賞影片的時候,不會有場景改變而錯亂的感覺。

3. 敘事性形式Narrative Form 

說一個劇情清楚明白的故事,是主流動畫的主要敘述方式。就像一齣主流的戲、一部娛樂片,大家會在看完這件作品之後,知道故事發生了什麼事情,怎麼開始的,中間過程,以及又如何結束了呢?

4. 事件上的演化 Evolution of Context  

所謂故事中的起、承、轉、合。有個開啟序幕的方式,中間高潮迭起,到後面也有個結尾的概念。

5. 風格上的統一 Unity of Style   

一件作品的樣貌不會在場景的變化、鏡頭的變化、角色的變化有風格上的大改變,會盡量在整體上有一致性的設計概念。

6. 藝術家的缺席 Absence of Artist 

由於動畫製作過程中需要大量人手參與,因而研發出了一種生產線上的要求:品質遵照源頭,一致性品管。這樣的方式能夠有大量的人力加入,卻需要控制每個經手者的個人表現,因此作品出來的重點在於原創者的故事、設計與風格,其他參與製作的動畫師、填色員...等等皆需要將個人表現收好不外顯。

7. 對話的機能 Dynamic of Dialogue  

正統動畫受到戲劇與電影敘事的影響之下,運用對話呈現故事是再自然不過,但也不是每一部正統動畫都有台詞的設計,而是著重肢體語言的對話,像是迪士尼的Silly Symphony或者Fantasia,即使沒有文字語言的交流,從肢體語言與音效、音樂的展現,都能夠展現對話的機能。

Silly Symphony Music Land, 1935

 「實驗動畫」Experimental Animation

若正統動畫是光譜的一端,而另外一端就是這個篇所要介紹的「實驗動畫」(Experimental Animation)。Paul Wells協助我們比較正統與實驗的相對不同,也分類在以下這七項作對應,也讓我加以說明:

1. 抽象(Abstraction)

藝術詞彙中,具象的另外一端就是抽象。實驗動畫使用不具有特定認得的具體形態,例如物件、形狀、光影、顏色來表現動態的藝術。

2. 特有不連貫性(specific Non-Continuity)

每一個「鏡頭」、每一個「場景」,每一個「橋段」,每一段「故事」都已經不需要有既定的連續性,而是取決於創作者自由安排的排列組合。

3. 闡釋性形式(Interpretive Form)

由於實驗動畫沒有一個「主角」,像是唐老鴨、米奇這樣的角色可以跟隨故事去瞭解故事發生的來龍去脈,觀眾欣賞的是抽象畫面的動態,並且用自己的觀賞與閱讀的方式去理解,去闡釋作品的意涵。

4. 媒材上的演化(Evolution of Materiality)

有別於正統動畫具有的生產線製作模式,實驗動畫有更大空間去作媒材的使用變化,甚至嘗試使用沒有被運用過的媒材進行創作。如動畫短片 《The Physics of Sorrow》(2019)使用蠟油畫,成為有始以來,第一次創作者使用臘畫媒材進行動畫創作。

5. 多重風格(Multiple Styles)

人有千千萬萬種,藝術家也有千千萬萬種,千萬種不同的實驗動畫創作者在這個領域發展出非常多不同的風格,甚至一件作品也沒有風格上的限制。

6. 藝術家在場(Presense of the Artist)

有別於正統動畫,實驗動畫展現的就是藝術家的美學與表現性。觀賞作品時,可以很清楚意識到作者的存在,甚至可以有意識地感受到作者想傳達的想法。你看到的作品就是作品名稱與作者做出來的概念。說話的人就在你眼前。

7. 音樂性的巧思(Dynamics of Musicality)

音樂在實驗動畫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元素。很像你遇到一個不會用語言溝通,而只會用旋律、節奏去表達的人。因為聲音/音樂/時間是共時進行的,「時間」這個第四維的元素,讓藝術家能把音樂性的概念發揮地更淋漓盡致。例如Oskar Fichinger為迪士尼1940年《幻想曲》製作的抽象片段。

「發展性動畫」Developmental Animation

那麼,在正統與實驗這光譜的中間值呢?Paul Wells稱之為「發展性動畫」Developmental Animation

這邊回到繪畫藝術來補充說明一下。

記得我在學習美術的時候,美術老師問我們:畢卡索畫的是什麼樣的圖?具象?抽象?

有些人回答具象,有些人回答抽象。其實,畢卡索最著名的畫作既不是具象,更不是抽象,而是所謂的半具象 (Semi-Figurative)。(視覺藝術科學與教常用英漢詞彙,2007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藝術教育組)。

發展性動畫,很像畢卡索帶給藝術圈的革新,它創作出了既具象,又抽象的畫作。因此,我認為畢卡索真的是個很了不起的天才,它讓藝術不只有相對的極端表現,而是中間自由自在可以任藝術家來回游移的發展空間。它影響了全世界的藝術,當然,也影響了動畫藝術創作。

在兩種極端的動畫創作當中,也有像畢卡索的半具象那樣的作品。這類發展性動畫運用到兩種極端中的特質,混合交叉,在敘事上有故事性也有跳脫框架的敘事手法。在媒材上有新的研發,當然也有遵循傳統方式的媒材使用,讓「動畫藝術」成為了藝術創作與電影創作融合的美麗產物。

推薦影片

創作者往往像是個頑固孩子不停的問:還有什麼可能呢?這樣就夠了嗎?我還能夠玩出什麼把戲嗎?

實驗動畫探究的就是這極端無法在現實中被滿足的美。接下來想介紹幾種動畫創作者選用過的媒材,與分享好作品連結。

  • 純粹的幾何追逐戰:《點點》(Dots),  1940, 16mm, 諾門.麥卡倫(Norman McLaren)

當繪畫回到根本,點、線、面,色彩三元素、幾何圖形中的圓形、方形、三角形...等等,成就了抽象主義、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甚至是設計師。而這些元素,也被動畫藝術家拿來發展,加上了第四維度的「時間」,給予畫作有了動態的展現。

《點點》以及許多他的抽象藝術動畫創作都是麥卡倫直接在16毫米底片上逐格繪製的作品。乍看沒有故事性,但是在畫面上呈現出追逐、變形、舞動,可以被闡釋成許多故事性的趣味。

  • 幾何色彩的交響詩:《視覺詩歌》( An Optical Poem),1938,  Oskar Fischinger(奧斯卡.費欽格)

費辛格的作品充分展現了古典音樂與抽象藝術的結合,也讓它的作品經常被譽為實驗性與娛樂效果兼具的創作。

  • 迷幻的蠟切面動畫藝術:<Wax Experiments> (Excerpts)  by Oskar Fischinger 蠟的實驗(截錄)

費欽格其中著名的媒材實驗,就是運用蠟的剖面,逐格拍攝切開的樣貌,呈現一種奇幻炫目的效果。

  • 紙娃娃帶你進出靈魂與哲學的世界:<Heaven and Earth Magic>, 1962 by Harry Smith

利用影印機拷貝出來的圖像與拼貼藝術結合的逐格動畫,用一個多小時帶你進入一種無法言喻的藝術家哲學思考的境界。

  • <Hedgehog in the Fog>, 1975

俄國藝術家利用多層平台、賽璐璐片與多媒材平面偶展現出神祕具有空間感的逐格動畫,讓人迷失在雲霧中的可愛冒險偶動畫。

  • 經典名著用上萬張油畫在玻璃上展現:《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999 by Alexsandre Petrov

此作品榮獲2000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這真的是油畫動畫藝術的傑作。用透光與油彩透明堆疊的效果展現出了美麗的海景與寫實的空間感。

為邊緣與弱勢用藝術發聲的南非藝術家:William Kentridge 使用紙張與炭筆進行停格動畫創作,並且運用裝置與投影展現於藝術空間中,展現對於社會上不公不義之觀察與批判。

 

  • 3D電腦動畫道出戰爭記憶: 《與巴席爾跳華爾滋》(Waltz with Bashir), 2008 by 阿裡.福爾曼

以色列導演Ari Folman自編、自導,並且自述回想以軍在第五次中東戰爭的軍事行動。

 

  • 飛蛾翅膀與底片交織的16mm實驗電影:《蛾光》(Mothlight), 1963 by Stan Brakhage

將蛾的翅膀、樹葉...等物件,用動畫逐格製作的原理直接黏貼於16毫米底片上,透過放映機直接播放呈現的實驗電影,這樣極端前衛的手法讓Brakhage成為實驗片與動畫研究必須認識的一位藝術家!

  • 真人停格與實拍的完美結合:《鄰居》(Neighbors), 1952 by 諾門.麥卡倫

運用童趣的背景與道具,結合實拍與停格動畫(Pixelation),巧妙風趣地展現了人性的慾望、暴力,與爭奪的可悲後果。

總結

這一篇文章的用意,主要是想分享原來在我們熟悉的動畫領域中,還有這麼多種動畫創作的方式以及作品。回想當時我知道原來動畫還有這些未知的領域時,我是有多興奮。以我當時是位學習美術與喜愛油畫創作與電影的學生而言,真的是找到了個愛麗絲夢遊仙境的門一樣,開啟了奇幻的沒有一定規則的動畫電影製作。

願我們藝術創作的領域繼續充滿實驗精神地創新,也願喜愛動畫與藝術的各位,能夠藉此認識動畫藝術開拓者走過的路,並且開闊我們對動畫藝術的期待與認知!

 參考書目與文章:

Understanding Animation. Paul Wells. Psychology Press, 1998

A New History of Animaiton. Maureen Furniss. Thames & Hudson, 2016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AE%9E%E9%AA%8C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2%8C%E5%B7%B4%E4%BB%80%E5%B0%94%E8%B7%B3%E5%8D%8E%E5%B0%94%E5%85%B9

https://www.theguardian.com/artanddesign/2013/jan/09/oskar-fischinger-animation-disney-nazis

https://catherinef1993.wordpress.com/2013/10/17/orthodox-developmental-and-experimental/

http://mattjonesmcma552.blogspot.com/2012/01/orthodox-animation-experimental.html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