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教師培訓★2019南區師資培訓課程紀錄專文

  1. 2020-11-26

課程規劃

2019年師資培訓課程分為兩大主軸:教具箱演示與相關理論、電影文化資產保存。去年推出實體電影課程教具箱「導演開麥拉:認識電影教材組」(試行版)後,為推廣教學現場使用教具箱,持續蒐集師生回饋精進計畫內容,今年師資培訓特別根據教具箱四大主題-類型、台語片、剪輯、聲音-規劃課程,以上午理論、下午演示的方式進行。另,作為國家電影中心的業務重點,為了持續推廣「影像作為文化資產」的理念,讓社會大眾認識電影的物質基礎,其中一週課程著重介紹膠卷保存與文物典藏。以此雙主軸配合常備的影像分析理論基礎,構成今年上半年兩梯次五週的課程架構。

課程內容

一、教具箱系列
由於台灣電影指涉對象甚廣,除台語電影以外,仍包含眾多的華語電影。第一週課程以「華語電影史」搭配下午主要談論台語電影的教具箱單元。講師李福鐘研究領域為1949年至文革時期的中國電影、華語電影史,故主要談論台灣新電影及導演侯孝賢、楊德昌、中國第六代導演賈樟柯與其作品《三峽好人》。進行方式則參酌講師平日於大學授課模式:放映片例並同步解說。唯時間有限,課程命題較廣,加上講師授課經驗與多數台下學員(義務教育階段的老師)不同,難以針對教學方法討論交流,整體課程偏向知識補充與影片賞析。
 
在第一週課程開始之前,已先請學員自行觀賞《王哥柳哥遊台灣》、《地獄新娘》、《大俠梅花鹿》等三部影片,以便配合教具箱範例討論。考慮到多數學員對台語電影陌生,講師蘇蔚婧先從台語電影的定義、興衰背景、保存現況等面向做全面性的介紹,也透過當代台語影視作品、明星、文化環境,帶領學員回溯1960年代的影視文化,第三階段才請學員根據教具箱討論影片、磁鐵版詞彙於各學齡層的適用性、難易度。講師最後也提供幾個教學方向,建議學員從近身人、事、物向外拓展,較能引起學生對歷史的興趣。
 
第二週教具箱單元為認識電影類型。上午課程根據箱內三個類型主題──歌舞片、武俠片、喜劇片──介紹各個元素,建立類型知識基礎。由於類型建構在電影文本、作者、觀眾、產業共同的認知默契上,講師王冠人運用大量海報、片例,引導學員從主題、敘事情節、情感、技術等多重面向認識類型,亦討論到混合類型、反類型等延伸議題。整體而言,類型電影在敘事公式、題旨上較能滿足多數觀眾的慣例經驗,或可在現場教學上引起學生共鳴,不過相對於剪輯、聲音單元,類型單元較似於奠基在基礎影像分析理論上的進階議題。而本週最後教學討論則請學員按授課學齡討論如何以教具箱設計課程,未著重在教具箱演示。
 
南區搭配的第三個教具箱單元為擬音。上午旨在引導學員跳脫視覺主導的感官環境,講師陳嘉暐以介紹360聲景計畫作為開端,帶領學員聆聽環境中的聲音,隨後以「聲音球體」示範,協助學員區分聲音層次。在下半場課程中,講師才帶入聲音敘事、分析影像中的聲音類型等聲音設計概念。本週課程並未討論或演示教具箱,但講師仍以自備的基本收錄音設備帶學員實作擬音活動,並融入上半場的聲音分層、分類概念,讓學員體會聲音設計的複雜與趣味。因擬音活動可活用至不同年齡層的學生,引起在場教師熱烈討論,講師亦從自身教學與實務工作經驗,提供教學現場如何克服器材限制、教學活動設計等建議。

講師陳嘉暐帶學員玩擬音

二、非教具箱系列
電影文化資產的認識是更廣泛、不限於學校教育系統的影像教育。許多在影像分析理論上的專有名詞因影像環境的數位化,現代的學生反而不易理解(例如影片為什麼要「剪」?)。認識電影的物質基礎因而重要。第四週的課程順著電影的「誕生」到「死亡」講授:先談論影像原理,接著是膠卷的發展、老舊,最後是保存、修復和推廣。上午講師許岑竹擅長以五感(手摸、眼睛看、鼻子聞)讓學員認識膠卷的物理特質、類型,幫助後續了解不同的膠卷損壞狀況,以及相對應的處理方式和保存重點。
 
下午則拓展到膠卷之外的文物典藏。講師黃慧敏先以國家電影中心的現況作為前言,接著介紹電影文物的分類。除了膠卷以外,攝影器材、紙質文物、器物,甚至戲服、手稿,都是電影文物典藏的一部分,它們不僅協助後代建構電影史,還可在影像修復過程中扮演參考佐證的角色。電影中心藏品眾多,其中以胡金銓導演的相對完整,且舉辦過相關展覽,因此課程中後段就以胡導演的文物和「胡說八道」展覽時的訪談拍攝為例,介紹典藏後的推廣運用。
 
考量到本次研習定位為基礎課,故仍會安排如第三週的影像分析教學課程。講師鍾尚宏先提供兩個分析方向──故事結構、影像美學,再分別細談當中概念作為影像分析工具。由於講師任職於高雄電影節、高雄電影館,因此引用許多國內外短片示範分析,也希望藉由多樣化的影像,讓學員認知到短片不僅在時間、題材上都是很好的教學素材,也很適合作純粹的美學欣賞。而講師也運用認識電影官方網站的兩部年度推薦短片《神算》、《溺境》及其專文實際進行教學演示,最後再次與學員共同討論其他教學實務相關問題。

綜合檢討

從回饋單來看,學員對於課程整體是肯定的,其中又以第五週聲音系列課程最受學員喜愛。推測原因係講師兼具實務工作及教學經驗,一方面能提升學員的專業知識,也能提供教學活動設計上的建議。這個傾向回應了兩個題目:「未來師資培訓開發課程設計,是否有建議的方式」、「對於導入電影教材,偏好何種進行方式」,填答顯示學員關心課堂知識如何落實在教學上,並且偏好在教學現場進行實作。考量電影中心的對影像教育培訓的規劃,雖不必然要開發實作型課程,但不妨持續開發具教學經驗的業師,或在課堂上進行教學演示,透過練習提升學員落實電影教育的信心。

*本文由「國片暨紀錄片影像教育扎根計畫」提供。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