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觀影體驗✭2017⟪超級大國民⟫映後座談|新竹高中

講者:黃大展老師

  1. 2017-11-06

(黃大展以下簡稱黃,學生簡稱學,老師簡稱師)

Q1.

黃:許桑總共去見了幾個人?

學:游仔、警總服役的士兵(少校)、住在老家被關32年的人、聽音樂的教授。


Q2.

黃:電影中,為什麼有不少一直照著電視的鏡頭?

學: 主角一直無意識的一直轉台,只有轉到新聞、遊行抗議...等有政治議題時,就好像觸摸到他的內在一樣,其他東西對主角來說都只是無意義的流轉。

黃:這部影片是1995年開始放映的,所以影片中的描述大約是1993、1994年的情形。
 

Q3.

黃:主角提到他此生最後的記憶是?

學:是陳桑高舉雙手比2 1。

黃:陳政一前往刑場時高舉雙手,左手比2右手比1,代表二條一,也就是懲治叛亂條例第二條第一項,觸犯此法,唯一死刑。
 

Q4.

黃:過去跟現實的顏色分別是什麼?

學:過去是泛黃、現在是灰暗。

黃:除了彩色之外還增加了濾鏡去處理變成這種顏色,關於過去也有一個處理方式不是純粹的黑白色,現實的部分是藍色的,有點帶著憂鬱的部分,感覺霧霧的藍色狀況,關於過去是將原來的顏色再刷淡一點點,不是單純的黃色和黑白色, 這個調性會展現出音樂一下就會有一種重重的感覺。
 

Q5.

黃:本部片的感想、印象是什麼?

學1:228原來會造成這麼大的影響,也導致主角一輩子都忘不掉出賣陳桑後,陳桑去世的傷痛,即使過三十幾年之後,還依然想找到陳桑的墓去跟他道歉。

黃: 許桑被關了16年、在養老院把自己關起來28年,這三十幾年裡面,把自己關起來,但因為又做夢夢到陳桑被槍決,這個轉折才讓他決定去尋找,這部影片有點算是救贖,1949年以後根據戒嚴法,動員戡亂時期懲治叛亂條例,涉嫌、意圖叛亂或跟共產黨有關就有可能被抓去,所以以讀書會的性質,講的是比較後期的白色恐怖。

學2: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最後面,許桑找到陳桑的墓,是一個亂葬岡,很諷刺的是這些年輕懷有理想的人們,所認為的光明,最後他們在那樣黑暗沒有人記得的地方,因為這個政權到了這裡,他們用什麼樣的方式,對待島嶼上的人民跟懷抱理想的靈魂。

學3:我覺得女兒是這整部片唯一有情感串連的部分,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一個是以前的家被憲兵搜,再來是現在的家被搜後,女兒跟爸爸講的話,對兩人都是非常重的。

黃:講的是“在”跟”缺席“,只有女兒是全程參與到的,離婚協議書這件事情,本來是從主角的角度去看,媽媽帶走離婚協議書之後就走了,裡面好像就只有這兩個人,女兒也不在,監獄的感覺也不在,可是在女兒回顧的時候,講了更多細節,後來媽媽怎麼處理,雖然選擇結束生命,但媽媽有把該做的事情做完,例如:幫女兒梳頭睡覺、把一些可能會造成困擾的照片燒掉,再來就是彈著鋼琴,那個鋼琴音樂對我來說也是個震撼,音樂總共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爸爸跟女兒跳舞,全家過著很幸福的生活,是個回憶,但第二次出現的時候,是媽媽結束生命的部分了。

Q6.

黃:大家覺得這部影片的關鍵字是什麼?

學:痛、哭、孤獨。

黃:其實這些都有,但主要的關鍵字是“尋找”,我覺得”找“這件事很重要,從剛開始的轉電視,就在找尋,還有找墓...等等,還有一個是“說”,可能是愧疚或救贖的部分,透過日記或是跟別人說。

Q7.

黃:女兒有原諒爸爸了嗎?

學:有。

黃:女兒透過日記知道爸爸的苦難、苦悶或救贖,所以原諒了爸爸,之前父親都無言,無言對小朋友來說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蠻關鍵的部分。

師:一開頭的“霧散了,景物漸漸清晰,可是為什麼都含著眼淚”,就像是一首開卷詩,主角講話的時候是用台語,可是這個台語非常地”典雅“,我覺得萬仁導演是一位詩人,他的獨白裡面都像是一首詩,剛才講的音樂、色調,我覺得都在營造一種詩的氣氛,同學們有空也可以補看兒子的大玩偶,其中一段⟪蘋果的滋味⟫是萬仁導演所拍攝的,裡面在處理「孩子到醫院像是到天堂一樣」這段,先用朦朧的片段,我覺得可以跟⟪超級大國民⟫的拍攝手法來做個應證,在這邊提醒大家的是”詩意“,就是電影跟文字的連結。

*本文由「國片暨紀錄片影像教育扎根計畫」提供。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