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教師培訓✭2017國小教師實作工作坊——課堂中的戲劇與表演

講者:尹仲敏老師

  1. 2017-09-13

一、解析戲劇教育

 

1-1戲劇教育主要在台灣的兩種做法

➢Theatre in Education(TIE):

劇場教育,透過製作一齣戲從無到有, 所以他會分成非常多的部門,有演員組、舞台技術組、燈光組、設計組、服裝組...等, 透過一個劇場實務的路線,從設計、排演到上台的過程,讓學生去學習,各個領域要了解的專業技術,是各個科班、戲劇科系、表演藝術科系...等的做法。

➢Drama in Education(DIE):

是一種教學法的活化,會帶入各種類型,透過身體的記憶或情境的方式,來幫助你暸解課程,在台灣算是比較少在使用。

 

1-2戲劇老師的角色與心態

要進行戲劇課活動的時候,老師是更累的,老師在帶的過程中,老師再做的過程中一定是第一個參與者,可能要示範、說明清楚每個活動的規則,還有要這些學生做什麼?

 

1-3 戲劇教學核心元素

如果要照實務面的說,開始跟學生講一個戲劇、故事的時候,要怎麼去抓一個戲劇的基本元素,就是戲劇的五個W:Who、Where、When、What、How,我們會在意一個故事是會想看故事是如何進行、被描述的,每個故事的主角在裡面都會面臨到困境,如何突破,怎麼解決困境,比較簡單的戲劇的元素的說法,主要抓的是這個角色面臨到的困境和衝突,然後我們也可以跟學生探討、分析這些東西是什麼。

 

1-4 校內戲劇的難題

➢硬體上適合演出的空間、有沒有表演呈現的教室、會有一些技術性的問題需要克服,有沒有適合排練的空間、 軟體上我們需要學生表演什麼故事、要學生怎麼做,怎麼寫劇本,如果老師人力資源不夠時要怎麼解決,建教合作?做出來的戲是學生的作品還是老師的作品?成發的目的是什麼?是招生還是...?要做到什麼程度? 當要製作一齣戲的時候一個成果發表的時候,思考規模要到達什麼程度需要做什麼事情。

 

➢劇本從哪裡來?

1.原創:學生或許需要更多編劇方面的知識與練習,難度較高。

2.改編素材:現有劇本/神話/童話/電影的濃縮片段。

3.改編方式:(以莎士比亞戲劇羅密歐與茱麗葉為例)

            (1) 保留原台詞,改變視覺風格/時空條件等其他元素。

                 如電影版「Romeo+Juliet」導演:巴茲魯曼,1996。

            (2) 保留故事核心情節,改變整體演出形式,台詞,衍生特定議題等。

                 如音樂劇「西城故事」,或法語版「羅密歐與茱麗葉」

4.改編/劇本樣點:

           (1)主角遇到的關聯衝突與事件為何?經歷的成長轉變經歷為何?

           (2)故事是否有核心議題/思想供觀眾考?

5.成果發表:往往在學校成果發表或戲劇製作中,教師同時還得具備導演、戲劇指導者的角色,但介入的程度取決於核心問題:這是誰的作   品?做戲目的為何?對執行成果要求多高?

 

二、講師實際經驗

 

2-1教學中的基本規矩

➢有底線沒有下限:因為人的情緒是非常複雜的,不會永遠都是正面能量也會有很多時候是負面的情緒和行動,但在表演課的時候,我不太禁止學生收起負面的東西,但前提是不能有物理性的攻擊對方、推擠造成對方受傷、惡意的攻擊辱罵同學、腥羶色的動作言語...等。

 

2-2心得感想

失敗過很多次,常常有很多活動帶出來並沒有理想的效果,尤其現在小朋友活在一個節奏非常快的世界,他們透過手機攝取了非常多的知識、刺激,往往回到課堂中的戲劇活動或著遊戲的時候,小朋友會反映出一種這些東西好幼稚、好無聊,他們周遭可以取得的表演元素,已經跟我們的時代不太一樣了,而在戲劇課跟學生保持的很基本的心態是,我真的要多了解學生在意的是什麼事。

了解自己的學生,這些學生的個性是比較外向還是內向,有些學生很喜歡爭取老師的注意力,反而會在戲劇課的活動之中,很可能跳出來打斷要做的事,也許覺得互動性很高,所以會跳出來爭取所有的關注,意見非常多,必須了解學生的個性,適時的出來約束一下,又或著有些學生不太喜歡個人的空間被侵犯,每個人有自己的界線,必須要去了解學生可以嘗試的範圍在哪裡。

戲劇活動其實就像是學習任何一門樂器、技藝,表演也是需要時間的累積,有些人可能是靠本人在表演,但大部分這些戲劇的技藝,為什麼最後都會被包裝成戲劇遊戲,因為要訓練口條、空間走位、開發情緒...等,對於學生或年紀太小的小朋友,可能會聽不懂,可是透過一個遊戲的方式,這些學生可以慢慢的放開自己,在玩的過程中去展現自己,去表露自己一種做中學的方式,反而他們可以放掉一些戒心,然後去探索自己的可能性,當然有時候需要時間, 有些小朋友非常的害羞,有些小朋友不願意做,這門課相對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引導這些學生,有時候在帶這些活動的時候會期望馬上有一些效果,可是有時候可能是失敗的,先求有再求好, 戲劇活動很注重一個當下學生的互動,如果學生願意丟東西出來,這就是一個很大的突破,但不見得有很標準的答案。

如果老師們願意進行戲劇活動,最後希望每堂課結束的時候,都希望老師可以鼓勵學生,課後做記錄,記錄他們今天做了什麼,表達這堂課下來感受到了什麼,要求學生給予你寫一些回饋、心得,也許有些學生會寫得很應付,但一樣先求有再求好,願意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就是個很好的鼓勵,對老師而言,可以了解今天學生感受到了什麼、效果在哪裡。

 

三、戲劇活動設計與實作

可分熱身或進階,進階越來越偏向表演性質的遊戲,可以開始探討興趣的執行、行動的時候。

 

〈熱身〉

➢遊戲一

   階段一:學生從台下走至台上中央後,大約把同學們都看過一遍,準備好後,說出自己的名字後下台。

   階段二:兩位同學上台執行“互罵”任務,但只能用水果和動物去罵對方,當老師喊停時,兩位站至中央,面對著同學們,說出自己的名字後下台。

兩階段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上台的尷尬,為什麼第二次能比較自然?因為第二次有在專注的執行任務,所以會忘掉觀眾在注視著他們,這就是身為一個表演者站在台上必須要面對的事情,必須注意到觀眾,也要願意被觀眾注目,要有觀眾意識,這個活動很簡單,但必須要讓老師去引導學生上台去執行這件事, 這算是一個開始,如果學生願意做,有一個心理建設的時候,在後續的戲劇活動,相對的更容易放開心胸,通常這個活動可以做一到兩節課,不需要一節課塞很多的活動,質量大於數量,多一點時間給學生,讓他們去做,尤其國小學生,太複雜的指令可能會聽不懂,所以要試著把指令簡單化讓小朋友執行。

➢遊戲二

    內容:由每位學員即興一個身體動作和發出音效,其餘人模仿。

    目的:模仿是表演的基礎,此活動可訓練演員觀察力、模仿的精準度。

Energy pass這個遊戲比較適合擺在熱身或肢體開發,如果覺得太困難的話可以先從聲音開始,再來進階到第二個階段聲音加上動作,或著程度夠的小朋友,可以直接進階,甚至會要求小朋友說出來的不能是我們聽得懂的語言,因為我們已經習慣用文字和語言來表達,反而那些戲劇課的活動,會鼓勵學生拿掉語言,多用肢體來表達,因為表演是很需要用到肢體語言的。

➢ 遊戲三(貓抓老鼠)

    內容:多人適用,人數必須為偶數,才可進行此遊戲。

    目的:訓練反應能力及專注力

➢遊戲四(偏空間意識的遊戲)

   內容:先自在地遊走,說一的時候,選一位保持在自己的視線中,說二的時候,再選一位保持在自己的視線中,說三的時候,請把選的兩個人加上自己,維持一個正三角形...。

   目的:訓練觀察和空間的使用

*熱身遊戲提醒:

給一些時間在遊戲結束後,鼓勵小朋友們回饋或他們感受到了什麼,希望藉由戲劇的活動中讓小朋友更願意去表達自己,這樣老師也可以知道執行這個活動的目的跟效果有沒有達到。

 

〈進階〉

➢遊戲一:一杯水

   目的:設計人士時地,戲劇行動與目的

   提醒:請學生不要做一個壓縮的時間變化

 

➢遊戲二:開一扇窗

   目的:在同一個走位中設計行動的理由

 

*進階遊戲提醒:

這兩個遊戲比較深,是有故事性的,在表演中會一直去探討, 要求學生去思考的是,在舞台上發生事情,都會有它的意義跟他的目的,老師要試著去問、去探索,因為有些學生只是做這件事。

※實作結語:

      其實戲劇活動中很困難的一點是“沒有標準答案”,老師壓力不用太大,先求有再求好,把規則丟出去給學生,放著讓學生來說故事來演,當然會有好有壞,可是當老師嘗試的過程中,得到一些很有趣的回應的時候,會覺得很滿足,任何發生在戲劇裡的事都沒有對錯,除非他犯了底線、惡意的規則之外,都鼓勵學生做任何嘗試。

 

四、從劇場本文到電影表演

在台灣而言話劇和電影,這些都不是台灣傳統文化的東西,比較是西方的觀念和教學法,西方的文化和在地的文化也是需要時間來咬合,也許台灣的小朋友不太習慣互動性高、動態的教學方式, 所以開始在推行上會有一些肢礙,遇到一些比較大的排斥心態、困難,但希望老師可以互相協助、信心喊話、演練,需要一些時間,但慢慢的也可以看到一些效果。

其實電影是在戲劇、電視之後出現的東西, 在更早之前的表演,都還是很劇場性的,那其實要追溯到更早戲劇的呈現,他比較是人對神的一種敬畏,所以有一些早期的戲劇形式,可能是偏舞蹈性的、沒有過多的言語、比較像大場面的舞蹈、音樂,例如台灣還保有很多祭祀的慶典、八家將...等,這些都是我們的元素, 這也是一種表演的形式,所以戲劇的表演範圍其實很廣泛,類型也很多元,甚至台灣在國際很出名的是”雲門舞集-現代舞“, 也是一個比較少透過語言來進行。

4-1舞台劇和電影的差別

➢我們會稱舞台劇為話劇,話劇其實有時候就是我只要用聽,去聽演員的口條、好好的表演、把故事說清楚,甚至不用看畫面、表演,聽戲就可以知道故事在幹嘛,就像傳統的京劇、歌仔戲、光用聽的曲調唱,就可以大概知道他在演什麼,頂多再看看演員的身段,話劇也是一個語言性非常強的東西,

➢電影代表一種美學,用鏡頭和畫面,就可以講述或著電影框架中藉由構圖和鏡頭告訴你,他要強調的重點,用視覺說話,甚至他又時候可以忽略掉語言,只用畫面就讓你感覺到故事。

其實舞台劇和電影都不脫離戲劇上的本質,帶大家慢慢的分析鏡頭表演法和舞台劇的表演有什麼不同。

4-2以電影【證明我愛你】/ 劇本【求證】為例

藉由數學的關係,再回到探討人與人之間的親情、愛情。

讀劇本的時候要如何看劇本?首先會有舞台指示, 舞台指示就是在提供戲劇的基本元素:時間、空間、誰、發生在哪裡,會描述劇作家建構出,期望觀眾看到的哪幾個畫面,或基本該出現的東西是什麼,所以提到了應該會出現的道具,馬克杯、裝著貝果還有水果的餐盤,拿到了哪裡,場景發生在家的後院,描述完空間後,然後就會介紹角色怎麼進場,在劇本的舞台指示,在演員還沒開始互動、講台詞之前,有一個畫面,告訴你會出現哪些事情、哪些東西、哪些必要的,文字劇本是死的,需要透過人的聲音演藝我們才能感受到它的能量。

劇本中括號的東西,跟舞台指示一樣,是作家想要特別強調的停頓或有必要的停頓,是作家覺得需要這個沈默、尷尬,對演員來說是最難處理的東西,這個停頓是有意義的,是接續前後關係,從文字變影像的時候,導演選擇的是姐妹的互動,舞台劇選擇的是那些強迫性的動作可以看到的事情,姊姊很強勢,姐妹的形象也反映出了權力關係,中間那些停頓來自的原因,是想要展現妹妹的排斥感,妹妹是在一個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氣氛中。

 

五、結語

戲劇藝術的可能性非常的廣,也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未來不論是電影教育或是戲劇教育,希望跟各位老師分享到的一些觀念,“戲劇的可能性都生活在我們之中”,把這些可能性、空間還給小朋友,或是老師也願意嘗試、探索一些可能性的話,總是會有一些神奇的魔力會發生在戲劇課之中,難免會有不太順利的時候,失敗是沒有關係的,這本來就跟排戲一樣是要一直重複排練的,人生中我們本來就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得很順利,有時候我們做完一件事的當下,也沒有一個標準對錯,希望各位老師願意嘗試,願意跟學生一起經營這些時刻。

*本文由「國片暨紀錄片影像教育扎根計畫」提供。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