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教師培訓✭2017國小教師實作工作坊——電影欣賞

講者:陳平浩老師

  1. 2017-09-06

一、影像教育的目的:

電影教育除了要透過影像,給小朋友一些東西之外,我們也不會把影像只當成一項工具,因為影像本身有他非常獨特的東西。

在教室之外有更多更厲害的廣告商、卡通節目、綜藝節目或好萊塢電影...等,那些人更懂得使用影像來傳遞訊息給小朋友,所以在學校裡的電影教育,除了透過影像這個工具給小朋友之外,最重要的是讓小朋友知道他們看的東西,後面都有一個人,他們想要透過這個影像,跟你們說一些事情,影音本身就有他自己的一套知識、一套技術,甚至有自己的一套語言,當看到跟自己很像的人在螢幕上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會提供小朋友一個機會抽離自己平時做的事情,那就是一個成長的開始。

簡單的說 ,就是要讓學生知道影像是被製作出來的,任何現在看到的影像,背後可能都有一個人、一個團隊製造,畫面上面出現的任何東西,都是經過設計的,每個鏡頭如何剪接、串連,也是經過精心計算或測量過的,這些影像都是透過影像的魅力,要傳遞一些東西給大家,所以我們在做電影教育,就是要讓學生開始意識到,圍繞著他們生活裡的各種影音的產品,都不是自然形成的,會出現在生活中一定有它的目的。

二、電影教學運用及分析

2-1 影片分析—囧男孩

影片在訴說與分離有關的三段故事,用了幾個小學生會遇到的事情來處理分離這件事,主題沈重但卻是部喜劇,成長過程分離這件事情是必需要學習的,我們的一生都在處理分離的經過,「失去」基本上與人生是不會分開的。

現在不管哪個年齡層的小孩機幾乎都不看很長的電影,電影的經驗較少(長篇電影),藝術片的特色(留空白),不同於好萊塢電影是封閉的,任何人聽故事都會問說後來發生了什麼事, 開放式結局是很好的教材,本片三段故事都是開放式結局,留了很多的空白,故意不講清楚,其實是要求觀眾自己去想發生什麼事情以及後來會怎麼樣。

電影雖然是平面,但電影會在二度空間裡製造一個三度空間的幻覺,所以電影是有深度的(指的是空間的深度),看電影的時候要開始注意構圖,有的時候導演想講的事情,並沒有讓演員用對白講出來,但用完全影像的東西來說。

例如:

貧富差距的表示法:

● 一號、二號住在都市的邊緣,社會底層階級的人,河口與背景最遠的地方是高樓大廈,形成強烈的對比,導演用前景(垃圾、島)、中景(人)、背景(高樓大廈)的畫面,來表示貧富差距只隔著一條河。

● 二號家是傳統舊市場的陰暗小巷,艾莉家現代的社區大樓,乾淨潔白、空曠明亮,暗示艾莉家是中產階級的家庭,這些視覺上的空間對比,都是看著畫面可以發現的事情。

● 對二號來說,也許無法理解音樂是什麼,這也是一種貧富差距的暗示。

電影其實每個細節都有偷藏東西,像是銅像的消失有政治隱喻整個社會變動,電影最喜歡運用框格、門框、窗框、鏡子等東西來做構圖,對觀眾來說是登場的效果,還沒有看到人但已經聽到聲音了,稱畫外音,一個空間兩種場景,畫外音(講死亡)、孵蛋(講誕生),巧妙的構圖設計,情境背景的對照,導演用的手法與設計所要訴說的事情,用框來說故事。

本部片像是從二號的主觀視角去講故事,所以會跟二號一樣無法瞭解一號的背景故事,金童跟玉女的用意,暗示了二號其實不知道死亡是什麼,這裡也使用了反諷的手法,肯尼跟芭比會永遠在一起但艾莉的爸爸和媽媽卻無法在一起,艾莉媽媽已經死亡與艾莉、艾莉的爸爸分離,基本上很多人看電影的時候都只注意到故事,但都沒有注意導演用聲音、前景、中景、背景、框構圖的方式或著畫面裡面形成的對比、影像給人的質感來偷偷講故事,希望能讓小朋友可以發現影像的語言,意識到這些畫面都是經過細心的安排才呈現出的效果。

「轉學」是一號、二號在學校中最早遇到的分別,雖然他們還不了解「轉學」是什麼,但他們已經隱隱約約的了解「分離」這件事,所以他們把閣樓弄成一個舞台或異次元,變成了一個告別的儀式,用電風扇、衛生紙自己製造的異次元的時候,導演運用慢動作(註1)、聲音加上配樂讓我們感覺這個空間不一樣了,只有電影才能夠製造出慢動作的效果,這就是電影語言,刻意把人物的動作變慢,感覺比較神聖、莊嚴、嚴肅,慢動作通常都是運用在比較有儀式性、特殊、有重大意義的場合或比較感人的地方,然後小朋友們開始講Bye Bye就是非常典型的告別,再來為什麼人和電風扇都不見了,這就是一幕超現實的場景,但卻立刻被阿嬤的叫聲叫回現實,也許小朋友們想像自己已經升空了,到一個沒有阿嬤打人、死亡、寫作業、大人說話不算話、被爸媽拋棄的世界,終於離開這個他們非常不喜歡的世界。

2-2 異次元為什麼小學生要逃離到異次元?

不管是日常的異次元,影片第三段的滑水到第一百次就不用寫作業,就可以到異次元,小朋友用電風扇、衛生紙自己製造的異次元,對二號和艾莉來說對方的家都是異次元...等,簡單來說,他人就是異次元,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是住在不一樣的地方,原來別人的生活對我來說就是異次元,怎麼接受與自己不一樣的人和生活。

三、結語

本部片是容易懂的電影,看起來是輕鬆的喜劇片,導演如何用構圖、畫面的框對比、光影明暗的對比與前景背景的對比,用電影語言的方式來看,看圖說故事,來告訴小朋友導演的設計、電影教育的方式,那些以為看見但卻沒看見的影像,每一格、每個細節、剪接、鏡頭都有人在設計,都偷偷用影像跟聲音來影響你,來告訴你某些事,因為都沒有學過電影語言,即使充斥我們四周都會以為是透明的,就像廣告時間不長,但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影響力,簡單來說,我們很容易被影像所操控,所以影像教育是讓小朋友知道,原來看到的東西是有人在安排的,讓小朋友或年輕人開始沒這麼被影像操控的第一步,發現以為自然而然發生的東西都沒這麼自然(註2)。

【補充】

※ 註1:

向1920年代的法國電影⟪操行零分⟫致敬,社會主義的革命,在宿舍裡羽毛天上飛、慢動作(約在片段2:30處),都是從這部電影出來的,仿效巴黎公社遊行,有革命造反的意涵,表示囧男孩們想要離開不喜歡的世界的象徵。《操行零分》片段可參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jVau0OTyyo (影片來源:2014台北電影節《操行零分 Zero de Conduit⟫)

※ 註2:

⟪囧男孩Orz Boyz⟫為國家電影中心2016推薦教育片單,詳全文:http://edumovie.culture.tw/activities_info.php?id=302

*本文由「國片暨紀錄片影像教育扎根計畫」提供。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