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認識電影✭2016電影與文學

講者:塗翔文老師

  1. 2016-08-10

文/李佳軒

營期第二天,由知名影評人塗翔文老師帶來電影與文學的課程。老師形容文學和電影有「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恨糾纏。僅誕生百餘年的電影和擁有幾千年歷史的文學像是小朋友與老先生的關係。早年電影像是文學的附庸,電影最晚被發明,吸收了其他早已被發明的藝術中的素材,文學則具不可動搖性,但電影變化非常快速,開始進入改編、各自為營的時期後,甚至反過來,賣座的電影被改成文學。
 
文學改編的成敗優劣在於:是否找到對等的電影語言?電影是說故事的媒介,但又不僅僅是說故事,而是有很多種可能:紀錄片、真實事件等等,與文學、戲劇很像。什麼都有可能成為電影的文本,曾經小說經常被改編成電影。比如在媽媽的年代裡每個月都有瓊瑤小說被改成電影、周星馳最愛改編西遊記,但其中有些改編成完全不一樣的面貌,這涉及根本上比例的問題。文學改編的粗略分類包含:(1) 無修飾改編(literal),即完全不更動原文字內容,例如《暗戀桃花源》和大部分舞台劇;(2) 忠實改編(faithful)會盡量靠近原著精神,絕大部分的文學改編屬於此類,像是大家熟悉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刺客聶隱娘》;(3) 鬆散改編(loose)則是只保留原著的某意念、人物或是情節,幾乎是重新的「創作」,如《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足球尤物》及《西遊:降魔篇》。
  
至於如何從一個愛看電影的人,進一步開始寫影評?老師不僅分享自己開始看電影、寫影評的經歷,也提醒大家:永遠不要對電影說「no」,不要以現在的年齡與理解武斷評論一部電影,而是保持開放的態度去接受,因為或許現下只是沒有足夠的經歷、學識,或還沒有緣分。老師舉自己看了十幾次的《長日將盡》為例,從大學時第一次看,到現在有了家庭、小孩,對於電影中女主角談論家庭與小孩的那一塊也特別有感覺。

最後,老師提到,他認為寫影評沒有標準,分析一部電影有很多種方式,例如以情節與與故事為主、以電影手法為主、作者式的切入、文學改編的切入都是可行的。在人人都能當影評人的年代,多看文學與別人的觀點,思考什麼是好的影評?為什麼別人要看你的文章?建立理性與清楚的「觀點」,就是一個有價值的影評。

*本文由「國片暨紀錄片影像教育扎根計畫」提供。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