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教師培訓✭2015與導演對話——《念念》

講者:張艾嘉導演

  1. 2015-07-20
地點:台北市仁愛國小

由文化部指導、國家電影中心承辦之第八屆影像教育扎根計劃中的「種子教師培訓研習營」,北區的的「與導演對談」單元,請到了張艾嘉導演帶著新作《念念》來到仁愛國小,與近百位老師對談。 張艾嘉表示《念念》不只在講一個故事,這是一部從 「心」出發的電影,比較多的部分是在訴說心靈感受的東西,並與現場的老師們暢聊自己的成長背景、創作觀、與觀眾溝通的方式,進而以導演身份及辦營隊活動等經驗,與現場老師分享與青年學子互動的趣事。 

《念念》──用「心」溝通的電影

「我拍攝的第一天就把劇本給丟開了!」 張艾嘉率真地說著,並表示身為創作者,她並非不在意劇本,但表示有時候創作不該被計畫設限。「尤其像是《念念》這樣很心靈的片子,很多東西是急不來的,得要靜下來想、靜下來等,答案就會跑出來。」張艾嘉聊到,創作最迷人的地方就是,每個人都是用不同角度去思考:一樣的作品,每一個觀眾都會有不同的體悟,就像是每個人對大海的感受不同。對張艾嘉而言,「水」是人類第一個接觸的東西,是很溫暖的,這是《念念》裡面她對它的定義。但當導演把這個符號丟出來後,觀眾會自己再賦與它其他的意義。「我花了32年的時間籌劃《念念》,電影上映後我們跑遍全台做映後座談,因為我想與全台的觀眾溝通。」張艾嘉認為,電影可以做任何形式的溝通,就看創作者敢不敢。 

用「影像」及「藝術」與青年對話 

張艾嘉提到自己當年沒有像「影像教育扎根計劃」 這樣的活動可以參加,「我從小不愛唸書,但我的好奇心很重,喜歡唱歌、表演、創作。」她透過自身成長背景強調從小開始接觸相關領域的重要性。但自己與老師一直保持良好聯繫,她認為老師與學生的關係是一輩子的。 

「我覺得教育非常重要,我在創作時也會思考這件事,雖然有時成為包袱,但我覺得我有這樣的責任。」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張艾嘉創立了果實文教基金會、舉辦藝術創作營,鼓勵青年學子參加。「營隊第一年,我訂了一個題目叫做『番茄』,就是帶著孩子們去認識番茄,了解番茄是怎麼種的,最後我們一起享用了一頓番茄大餐。」張艾嘉笑著說:「短短的7天能教他們什麼技能,我覺得重點是要培養他們的『心態』,『心態』要開放,才能盡情的表演、創作。」 

張艾嘉也分享了最近看侯孝賢導演《聶隱娘》的心得,表示自己從小在國外長大,中文只讀至國小,所以看的是英文字幕版本。「看完《聶隱娘》後,我馬上去買了唐代傳奇來讀。」她表示文言文簡潔又有趣,現在孩子可能沒辦法看得懂,但是帶著他們,把這些經典當成故事書去讀,會發現它們都非常有趣 「真的!不會輸給《哈利波特》跟《魔戒》的!」張艾嘉興奮地說著:「我覺得與孩子們溝通,就是要用對的方式。」 

張艾嘉也聊到,現在的孩子很辛苦,資訊及刺激太多,反而更容易覺得空虛。他鼓勵每個不同階段的創作者,努力釐清自己想要表達的。「工作如果不開心,我就不想做了。」張艾嘉略顯叛逆地說,不過,電影創作顯然讓她非常開心,她眼睛發光地說,「拍電影多好玩,因為創作的那一瞬間,實在太快樂了!」

*本文由「國片暨紀錄片影像教育扎根計畫」提供。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