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教師專訪★不該與生活脫節的藝術教育:專訪永和國小音樂教師黃洛琳

撰文:謝以萱

  1. 2016-08-11

對於永和國小的教師黃洛琳而言,電影或許不是她的專業,但卻為她與學生搭建起跨領域溝通的橋樑。
 
國中就讀音樂班,主修單簧管,爾後就再也與音樂分不開,目前在國小擔任音樂教師的黃洛琳,同時也是青年管樂團的成員。選擇回到教育體制內的小學教書,其實是抱著改變大家對於學習音樂看法的初心,「音樂不該是讓人感到高高在上的事,而是跟日常生活相當有關係的,我想要讓沒有學音樂的人和學音樂的人,都能明白這件事情。」
 
黃洛琳自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畢業、實習到現在,已經教書教了近七年,從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她都帶過。「現在的學生從三年級開始,每週有一堂音樂課,我負責帶一整個年級,一路到他們畢業。以我們學校來說,一個年級有 15 個班,我雖然沒有導師班,卻能認識一整個年級的學生。」音樂課這類藝術科目的專任教師,不像其他擔任班導師的教師那樣,可以跟同一班的學生朝夕相處,擁有完整的課堂時間調配運用;一週只有一堂 40 分鐘的音樂課,對於想在課堂上應用其他教材的黃洛琳來說是一大挑戰,也因此,她初次融入電影作為教學素材,不是在音樂課上,反而是在表演藝術課。
 
說來也是機緣促成,小學的表演藝術課雖是教育部課綱下的正規課程,但是一直以來都不受到重視,許多學校沒有專業的表演藝術教師,只能調動校內的美術、音樂老師來授課,黃洛琳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接了一班表演藝術的課程,也正好有機會將自己熟悉的電影音效課程,融入在一週兩堂的表演藝術課堂中。
 
因為教學對象是十歲左右的小學生,黃洛琳通常會以抓住學生興趣作為優先考量,她讓學生觀看影片片段,聆聽影片中出現過的聲響、拆解聲音的組成,並思考那些聲音是如何產生的?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我會讓學生觀察聲音,然後自己嘗試配音,比如關窗戶、關門聲、腳步聲,讓他們實地操作,就地取材。漸漸地,學生會開始留意日常生活中的聲音。」黃洛琳強調小學教育要與生活經驗結合,而電影正是取材自生活、呈現生活的一種影音媒材,相較於書本上的知識,更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有興趣才會想要學更多。在課堂上我會挑選一些影片片段,讓學生去感受劇中角色的喜怒哀樂等情緒感受,透過聆聽配樂和觀看,體驗聲音的效果。」
 
2015 年,黃洛琳開始參與國家電影中心推動的「電影藝術前進校園─『認識電影』輔助教材」,為「電影藝術前進校園-製作『認識電影』輔助教材」專案,以經典歌舞片《萬花嬉春》為例,針對電影中的配樂與配音撰寫教材。『認識電影』輔助教材是由文化部補助、國家電影中心推動執行適用於國中、小的電影教案編寫計畫,挑選經典影片、處理影片版權、編寫教材內容,以方便有心將電影融入教學的老師們能按照各自的課堂需求,自行搭配運用。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場域中,由於課堂時間有限,黃洛琳鮮少將一部電影完整放映,這是將電影帶入校園中,經常遇到的問題——課堂時間過於零散,以致於難以擁有足夠時間完整播映一部電影。但黃洛琳會搭配音樂課的主軸,挑選出電影曲目,帶著學生反覆聆聽,並拆解一首曲子,認識其中有著什麼樣的樂器。
 
動畫片亦是黃洛琳會使用的電影素材,像是《昆蟲LIFE秀》,它沒有台詞,只有各種動作音效,很適合用在課堂上,讓學生去思考聲音在影片中的運用,「網路上有許多資源,有各式各樣的音效可以下載,自由運用在課堂中。我都會跟學生講,要使用一段音效或是音樂前,必須先好好地把那段音效聽進去、聽清楚,這樣才知道該怎麼去使用。」黃洛琳會讓學生分組,嘗試搭配不同的情境/情緒,體驗在各種情況下,同一段音樂會帶來什麼樣的不同感受。「我會告訴學生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音樂要先於視覺。比如要營造恐怖的氣氛,不一定得要看見恐怖的東西,像是希區考克的電影正驗證了這個原則,透過聲音的醞釀,就算沒有看見東西,也能夠令人感到驚悚。」也因此,在黃洛琳的課堂上,充滿了各種聲響,而不單只是傳統音樂課裡的鋼琴或直笛聲。
 
談到電影在小學教育中發揮效用、推廣的可能性,黃洛琳提到了目前小學藝術科目的教學情況,「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在於師資缺乏,像國小表演藝術課是沒有專業師資的,都是由學校其他藝能科的老師輪流上課。此外,課堂時間太少也是一大阻因;除了課堂課程可以自己規劃以外,要在課堂外多規劃其他活動就相對困難,比如帶小朋友外出看電影、參訪,就不是很容易。其實癥結點在於,多數人覺得這些課程不重要,是升學考試之正規課程之外的藝能課程,沒必要花太多時間、心力。其實知道要如何欣賞、培養美感是很重要的。」對台灣現行學校教育對藝術科目普遍不重視的擔憂,明確地顯露在黃洛琳的言談中。
 
「書本上的知識當然重要,但是我們以前學的東西都跟生活太脫節,導致許多人畢業後也不知道學這些要做什麼,學到的東西都無法學以致用。所以我覺得電影或是電影配樂是個貼近生活的學習入口,這跟我當初想擔任小學教師的想法是相似的——都希望學校裡學習、教導的事物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有所運用,讓學生們發現,其實很多東西都是取自於生活。小學教育的任務在於引導、開啟學生們的興趣,讓有興趣的人能夠自己摸索、進一步找尋學習的資源。」
 
黃洛琳期待未來能在任教的學校號召其他科目的老師跨領域教學,畢竟電影這門藝術本就是結合了許多專業領域與技術。將現有的資源彼此結合再創新,讓大家能夠打開視野,產生不一樣的火花。

*本文由「國片暨紀錄片影像教育扎根計畫」提供。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