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下半場》We Are Champions

2019|台灣|彩色|118mins|普遍|導演:張榮吉

導演:張榮吉

推薦理由

《下半場》是張榮吉導演第二部劇情長片,故事取材自2015年HBL高中籃球男子組冠軍賽,分屬兩隊的高家兄弟在球場上對決的真實事件。片名「下半場」暗示這是部運動(球類競賽)的電影,而英文片名也很有意思:「We Are Champions」我們是冠軍,那麼「我們」是誰?

敘事與戲劇結構

影片以倒敘作為開頭,一開始,映入眼簾的是兩個少年在打籃球,兩人相視而笑,緊接在後是影片最後的冠軍賽,在上半場即將結束之際,隨著教練講話與球評播報,我們知道這對兄弟將在同一場比賽較勁,片名字卡後才將時序回到一年前,兩兄弟在打街頭籃球,被光誠中學教練(段鈞豪飾)發現兩人的潛力,接著是寄人籬下的緊繃關係,想搬出去住成為兩人的共同願望。

我們可以從影片的順時發展,以自然寫實卻又帶著運動電影應有的快節奏,認識兩個角色之間的差異,哥哥姜秀宇﹝范少勳飾﹞的溫厚隱忍,與弟弟姜桐豪﹝朱軒洋飾﹞的自我衝動,也對應著哥哥適合打後衛,擔任全隊的堅強防護,弟弟則主打攻擊,領隊得分的位置;除了差異外還有對立面,光誠中學強調團隊精神,是總冠軍賽的挑戰者,再對照育成高中的鐵血紀律球隊風格,是連續三年的衛冕者冠軍球隊,這些截然不同也拉開了兩兄弟的距離,加深彼此隔閡。

運動電影作為一種類型,本片在敘事上也遵循著古典模式的戲劇結構,再提及三幕劇的意義並非它是傑作的必備架構,而在於這是最容易牽引觀眾理解故事的敘事結構,對於最典型的好萊塢電影而言,間單來說三幕結構可別對應的效果為:

第一幕:開場奠基,理解角色的身分,過去與計畫,展現人物彼此間的關係與情感,相當於「起」;第二幕,顯現衝突與激勵動作,通常是電影發展不久後,出現困擾主角的事件,因此激發下一步行動,相當於「承與轉」,在進入第三幕之前,通常會有一段戲劇高潮,集合各種動作與情緒,塑造出扣人心弦的場面;第三幕,解決,通常相當於「合」,這也是電影故事中最後時刻,在這段時間內所有各自發展的故事線、懸疑與不明狀況都會被揭發或確定。按片長比例來說,第一幕跟第三幕加總會佔據片長的一半,而第二幕則占據一半,但這樣的比例並非絕對,還是要視情況而定。若簡要分析《下半場》的三幕劇結構,片中的情節點可大致區分如下:

  1. 開場:從街頭籃球的兩人默契十足,與家人的衝突及歷經警局事件,兄弟分道揚鑣,各自加入了互為對手的球隊,時長約為25分鐘。

  2. 衝突與激勵動作:分別表現了兩個球隊的訓練過程,育英高中有歷年冠軍隊的壓力,光誠中學則面臨球隊即將解散,加深了背水一戰的奪冠共同心願,父親受傷住院則可視為上升動作,兄弟感情也因此降到冰點,對立也更加明確;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幕中,另外發展了一條哥哥與泳隊女孩柯以安(李霖霏飾)的感情支線,尤其是兩人在深夜約會的對話,也啟發哥哥對於「勝利」的重新思考。而弟弟則與被退隊的學長有一段曖昧的友誼,整體來說弟弟是孤獨的,但劇情發展並未給兩人相當的篇幅,戲劇重心仍放在哥哥身上。
    高潮:HBL冠軍賽,兄弟在場上對決,從一開始兩人想一決高下,隨著球賽的進行攻勢,兩人對勝利的理解也產生變化,哥哥要贏過那個自卑,不敢追夢的自己,並寬恕了一切,而弟弟也重新感受到家人的愛,因此高潮的結束點比較傾向是兩人在球場上的和解,而非球賽結果,因為輸贏的結果並非重點,第二幕時長約為36分鐘(25分鐘-61分) 。

  3. 下降動作與結局:球賽終了,育英高中以2分險勝,光誠中學雖敗猶榮,球隊依然解散了,兩兄弟最後在一次代表隊訓練營中一起打球,時長約為40分鐘(61分鐘-110分) 。

劇情架構雖然簡單,甚至容易預測發展,但觀眾得以在熟悉的類型套路中,感受深刻的兄弟情,以及宛如家人的隊員情誼,尤其光誠中學強調團隊精神,當教練說出:「全隊都是你的兄弟」,也擴大了兄弟的定義,除了擁抱家庭價值外,亦扣合運動電影常見的核心精神:團結一致,攻無不克。

形式;剪接與聲音設計

聲音設計在影片一開始就有出色的表現,由於哥哥是聽障,片中也經常出現因碰撞而助聽器掉落的情況,哥哥總是很慌張想將助聽器戴回,但在球場上決勝負的時刻,當助聽器掉落或是被哥哥有意拿掉後,聲音做了細緻的轉變,會先從微小但尖銳的電流/訊號干擾聲,漸轉為一種近似真空的環境聲響,展現了哥哥彷彿與世隔絕的感受,透過聲音的特殊處理,也突顯出「聽不見聲音」對哥哥而言,是障礙,但也是一個突破點;當他拿下助聽器的時候,將更能專注於其他感官,不再被缺陷所拘束。

剪接經常被視為一部電影「再創作」的階段,總的來說,它是結構影片的主要手法,透過段落剪接鋪排敘事架構,對於每場戲的連戲剪接或小至動作細剪,很多時後也能幫助觀眾理解故事。如冠軍賽進行時,將兩隊教練的戰術提示交叉剪接,讓不熟悉球賽的觀眾也能看懂整個局面;或是適時製造懸疑,當被弟弟打傷的哥哥重回球場時,兩人停在場上(如下圖,約在影片01:40:20-01:41-25),接下來的鏡頭並沒有切入兩人近景或特寫,而是跳遠景拍攝LED螢幕的即時畫面,以及旁觀者(女友及爸爸)看著兩人的鏡頭,最後帶到弟弟表情,比賽繼續進行,一直到賽末只剩下3.3秒,弟弟進攻最後決勝球的時刻,才將剛剛兩人對話的鏡頭剪輯進來,哥哥一句:「我們終於一起走到這裡了」解開彼此心結,此刻兩人的拚搏已經不是為了打敗對方,而是相信自己,戰勝過去自己的一種證明,We Are Champions。

「上半場失去的,下半場贏回來!」影片打著熱血男兒夢的宣傳口號,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演員表現與各項技術上絲毫不馬虎,如球場邊人山人海的觀眾皆為後製視效處理,擺脫以往台灣電影一使用特效便極不自然的觀感,攝影也展現了運動電影的速度動感,剪接則精準掌握影片節奏,劇情雖說沒有太多驚喜,但穩扎穩打的場面調度與演員們自然真摯的演出,對於兄弟/家人感情的深掘傳遞了普世的家庭觀,即便是不常看運動電影的觀眾,也能輕易被帶入劇情,為片中的男兒淚深受感動。

委員短評節錄

台灣少見運動類型商業電影,影像風格及場面成熟,呈現高度張力。年輕演員表演具大將之風,娛樂效果與教育意義兼具。——王師

從電影的角度而言,本片在特效、音效、動作、剪輯及聲音設計上都有傑出的表現。同時演員們的演出拿捏得很到位,特別是籃球場上緊張刺激,汗水淚水交織的氛圍,令人如臨現場。——Skaya Siku

引導問題思考

  1. 你覺得誰是主角?為什麼? 

  2. 為什麼影片要以兩兄弟在街頭籃球場相視的畫面作為開頭?同樣的畫面在片末冠軍賽又再度出現,你有什麼感覺?

  3. 哥哥的助聽器是一個常被強調的物件,你覺得助聽器對哥哥的意義是什麼?你覺得影片用了哪些方法來突顯助聽器?

  4. 你覺得兩個球隊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可以說說看你的觀察嗎?

  5. 冠軍賽一場戲中,假設球場上兩人和解的對話在一開始就順著鏡頭時序出現的話,你覺得差別在哪裡呢?

 

撰文:朱卿鋒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