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

2016 │ 美國US │ 彩色Color │ 128mins │ 普遍級

導演:達米恩‧查澤雷

一個懷抱著星夢的小演員遇上了一心想要開一間爵士酒吧的潦倒鋼琴師,兩個人豪無意外地從鬥氣冤家發展成為情侶,他們攜手在洛城各地留下愛的足跡,也為了各自的理想努力不懈。後來鋼琴師為了支持女友追求夢想,決定向現實妥協,加入流行樂團賺錢,讓女友沒有後顧之憂。沒想到他雖賺到名利,卻失去了自由,更與愛人漸行漸遠。就在一切看似無望之際,女演員得到了一個試鏡機會,無論她最終能不能得到這個夢寐以求的角色,兩人相互承諾會永遠愛著對方……。

1985年出生的達米恩‧查澤雷(Damien Chazelle)堪稱近年最受矚目的青年導演,未滿三十歲就拍出榮獲奧斯卡提名的《進擊的鼓手》,第三部長片《樂來越愛你》則是再下一城,非但為女主角艾瑪‧史東(Emma Stone)贏得威尼斯影后桂冠,電影本身更是在全球皆叫好叫座,創下十四項奧斯卡的入圍紀錄(最終贏得六項)。

打從英文片名La La Land開始,《樂來越愛你》就明白告訴你,這不只是一部愛情電影,更重要的,這是一部關於好萊塢的電影,這是一部關於電影的電影。達米恩‧查澤雷在片中不僅向多部好萊塢、法國經典歌舞片如《萬花嬉春》(Singing in the Rain)、《秋水伊人》(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致敬,同時也透過置身娛樂產業的男女主角兩人遠近親疏的關係變化,針對藝術與人生、虛幻與真實、台上與台下進行辯證。

這是一部關於戀愛與季節的電影。這對有緣無份的戀人,共同經歷了絕望深谷的冬天、愛情萌芽的春天、愛到最高點的夏天,以及蕭瑟淒楚的秋天,在走完四季一輪之後,時序上再度重返「冬天」,然而銀幕上的字卡,卻大剌剌地打在作為本片重要場景的好萊塢片廠的大張畫布上頭。這或許是達米恩‧查澤雷的作者祕語,他藉此告訴觀眾,用電影的前100分鐘講完了現實與愛情,接下來不如用電影的浪漫來潤飾無趣的人生吧。

於是,他為《樂來越愛你》打造了一個長達20分鐘的尾聲,時空直接跳到了五年之後。女主角成了全球知名的大明星,有個寵愛她的老公,某日兩人因為塞車(呼應開場塞車)而意外來到一間生意很好的個性酒吧,這才發現老闆正是自己的前男友,她在台下欣賞他的演奏,銀幕上卻浮現出兩人共組家庭的甜蜜幻象,演奏結束之後,她和丈夫離開酒吧,臨去之前兩人以一種彼此懂得的方式進行眼神照會。

這段尾聲究竟是現實還是想像,一點也不重要。達米恩‧查澤雷從頭到尾不斷地將人生與電影以各種方式進行辯證,為的正是兩人眼神照會的最後一刻。還記得男女主角在一小時之前,是如何在銀幕上進行眼神照會的嗎?女主角拋棄了飯局上的男友,跑向一間正在放映《養子不教誰之過》(Rebel Without a Cause)的老戲院,因為她和當時尚未開始交往的男主角約好,兩人要一起看這部老片。進到影廳,心急的她直接跑到銀幕前方,電影畫面投射在她臉上——這是整部《樂來越愛你》最浪漫的一刻,電影與人生在此交疊。

至於片尾的眼神照會,其實不是為了再次強調電影與人生如何交疊,而是意在傷感電影終究無法等同於人生。五年後的這段「後話」,夢幻也好,虛假也罷,它本身幾乎就是一段獨立的短片,與前面的100分鐘平行對立。女人與男人的眼神照會,如同達米恩‧查澤雷上部作品《進擊的鼓手》片尾,鼓手與魔鬼老師的視線交流那般,一切盡在不言中……。

那是現實與幻想的對望,又像是一種帶著默契的彼此成全。也許可把它視為爵士精神的某種無限延伸——經歷衝突、追求和諧,最終找到自由。

引導問題思考

  1. 當我們試著拉出一個歌舞片的脈絡,會發現題材常是演藝人士。思考一下這個形式為何特別適合這樣的取材方向?
  2. 從電影史的角度來看,但凡在材料上(技術上)有了新研發或改進,總是致力於歌與舞的發展,為什麼?
  3. 影片始於一場「塞車」的假長單鏡歌舞場面,它對故事、影片的表達形式起了什麼樣的作用?你覺得是否合適?
  4. 片中是否對不同藝術表達做出了價值判斷?若有,是以什麼方式、對比了哪些藝術?
  5. 試論述影片最後一場戲,它以不同的畫質來呈現,這是為什麼?想表達什麼?

 

撰文:Ryan鄭秉泓(影評人、高雄電影節短片策展人)

問題設計:王志欽(影評人。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系碩士,曾任FA電影欣賞主編,富邦電影發聲學校講師)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