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蘇聯蒙太奇運動 Soviet Montage 1924-1930

蘇聯蒙太奇(Soviet Montage)始於20年代中期,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蒙太奇運動崛起於商業的電影工業中,並以其創新、高度智性的蒙太奇手法,開創了電影的新風貌。此外,蒙太奇電影工作者,認為理論與製作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他們也撰寫自己的電影概念,並反對傳統的電影立場,蒙太奇運動被視為引發觀眾之革命性的電影基石。 
 
關於蘇聯蒙太奇的理論基礎,可從「構成主義」中的蒙太奇概念來說明。由於受到了來自法國立體主義和義大利未來主義混合的影響,構成主義具有激進的目標,並大肆攻擊傳統的藝術形式。構成主義強調藝術品是由各部分組合而成的,組合的過程有時則被稱為蒙太奇(Montage),Montage一詞源自於法文中的建築詞彙,後期電影工作者也應用蒙太奇一詞,指稱透過鏡頭剪接完成一部影片。

在蘇聯蒙太奇運動中,重要代表導演有普多夫金、艾森斯坦與維多夫等,尤以艾森斯坦(S.Eisenstein)-這位被譽為”21世紀的達文西”的電影工作者,所發展的蒙太奇概念最為複雜,他堅信蒙太奇不僅是侷限於剪接,或一般構成主義的藝術,在1929年所提出的「衝擊蒙太奇」中,主張蒙太奇應以元素之間的衝擊來理解,鏡頭不該被視為連接的,而該是彼此激烈衝突的,正反元素衝擊之後所產生的綜合體,將超越之前各自獨立的元素意義。蒙太奇迫使觀者感受到元素之間的衝突,進而在他們心中產生一種新概念。由衝擊蒙太奇中,艾森斯坦預見了一種「智識」(intellectual)電影的可能性,這種電影並不企圖講述一個故事,而是在傳達一個抽象概念。1925年由艾森斯坦執導的《波坦金戰艦》,在當年廣受佳評,並被視為蘇聯蒙太奇運動的經典作品。不論在敘事題材、剪接手法、場面調度上,皆展現了蘇聯蒙太奇的創作精神及美學特色。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