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場面調度 Mise-en-scene

場面調度出自法文,意為「擺在適當的位置」或「放在場景中」。開始用於舞台劇,電影場面調度除了包括光影、空間、布景、服化等畫面內部元素外,基本上包含兩個層次:演員調度與鏡頭調度。演員調度指導演藉著演員的運動方向、所處的位置的更動,以及演員與演員之問發生交流時的動態與靜態的變化等,造成畫面的不同造型、景別,揭示人物關係及其情緒的變化。鏡頭調度則指導演運用攝影機方位的變化與各種不同視角,獲得不同角度、視距的鏡頭畫面,展示人物關係和環境氣氛的變化。

演員調度與鏡頭調度的結合,構成了電影的場面調度。它的靈活性可以使演員與攝影機同時處於運動狀態,使演員的表演和動作不間斷地進行下去,情緒不中斷,同時有利於展示人物與環境的關係,達到一氣呵成的效果。場面調度不僅指單個鏡頭內的調度,同時也包含鏡頭組接後構成的一個完整場面的調度。

場面調度與長鏡頭,由於被法國電影理論家巴贊作為電影語言寫實主義的歷史發展傾向來看待,跟表現主義蒙太奇美學成為相對的美學精神。這種理論影響到法國《電影筆記》 的評論者建立調度風格與「作者論」之關係,這一群評論者成為法國新浪潮電影的主將後,他們拍攝的電影都非常重視場面調度的功能,同時場面調度一詞在1960 年代後的電影理論及美學探討中,成了相當重要的課題,在創作方面,也使很多導演越來越重視場面調度元素的表現力。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