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藍色大門》Blue Gate Crossing

2002 │ 臺灣TW │ 彩色Color │ 83mins │ 保護級

導演:易智言

孟克柔與林月珍是同一所高中的同班同學,兩人情同姊妹,無話不談。一天月珍告訴克柔她喜歡同校的游泳隊健將張士豪,要求克柔代為表白。當克柔拗不過月珍哀求,上前向士豪示愛時,月珍卻害羞地跑掉了,士豪因此誤以為克柔是因為害羞,才假藉替朋友表白來認識他。士豪被克柔深深吸引而開始追求她,但克柔卻始終逃避避重就輕。士豪深深不解,最後,克柔向士豪吐露了一個秘密,於是他們之間不再只是單純的朋友關係。

推薦理由

易智言於世紀初所執導的《藍色大門》,為千禧年之後的台灣電影面貌,勾勒了三個主要的輪廓。如今已經成台灣電影史上的小經典。首先,以「青春戀愛」作為敘事主軸的「校園電影」,既延續了八O年代台灣新電影的「成長」母題,也預示了「後海角時代」(始於2008年的《海角七號》)台片復甦的高峰:從《九降風》(2008)、《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以迄《我的少女時代》(2015)。相對於九O年代風靡台灣的偶像日劇與純愛日片,《藍色大門》另闢蹊徑,開啟了中國觀眾稱之為「台式小清新風格」的浪潮。

其次,女主角的性別摸索,也讓《藍色大門》成為性別議題的經典文本。片中高中女生孟克柔一角的性別傾向曖昧游移,從直女(異性戀)、Bi(雙性戀)、到拉子(女同志)皆有可能,屬於九O年代以降、激進的性別論述與實踐的文化生產的一部分(從文學獎的情慾小說到電影節裡的同志專題)。從九O年代到千禧年初,男同志電影湧現,比如《喜宴》(1992)、《河流》(1997)、紀錄片《美麗少年》(1999)、電視劇《孽子》(2003)、《十七歲的天空》(2004)、《盛夏光年》(2006)等等──女同志電影屬於弱勢,《藍色大門》成為少數代表作之一。

易智言也是一位善於發掘與型塑新生代演員的導演,其所指導與點撥的年輕演員,日後皆發光發熱。遠在電視劇《危險心靈》(2006)的黃河、張書豪、紀培慧之前,《藍色大門》的陳柏霖與桂綸鎂已然躍升明星──尤其後者,如今已是台灣舉足輕重的新生代女演員,獲得2012年金馬獎的最佳女主角。

引導問題思考

  1. 影片設定的時空,是網路還不盛行、也還沒出現智慧型手機的年代。你會覺得片中人物的生活很古早、跟你有隔閡嗎?
  2. 當克柔和月珍隔著圍欄杆窺看游泳池內的士豪時,水面閃光在她們身上浮動著(10:43);而當克柔詢問體育老師是否要吻她,隨後老師獨自坐在游泳池畔,也有一個拍攝著他面對泳池波動水面的鏡頭(38:54)。對照兩個情境,水的形態讓你聯想到什麼?而他們各自又在想什麼?
  3. 克柔跟月珍玩鬧時,戴上月珍自製的張士豪面具,兩人相擁起舞。就這兩人各自的心緒來說,請問這小小的安排剛好帶出什麼?
  4. 當克柔在摸索自己的性向時,她也重新在問自己「我會變成什麼」並感到徬徨。你周圍的人有類似經驗嗎?為什麼他們會這麼孤單?
  5. 影片最後,克柔和士豪無法成為戀人,但似乎兩人也跨過了某條「線」而變得極為親近,為什麼?

 

撰文:陳平浩(影評人)

問題設計:林忠模(台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曾為富邦電影學校負責CNC法國電影教材之譯稿撰寫工作,現為Giloo紀實影音專欄主編)

Loading